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基于D-K迭代法的改进实用型H_∞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悬架系统概述第11-14页
        1.2.1 悬架功能及组成第11-12页
        1.2.2 悬架分类第12-14页
    1.3 主动悬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19页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发展第16-18页
        1.3.3 主动悬架发展趋势第18-1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第19-22页
第2章 悬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2-36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悬架系统性能要求第22-24页
        2.2.1 车辆行驶平顺性第22-23页
        2.2.2 汽车行驶安全性和机械约束第23-24页
    2.3 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第24-33页
        2.3.1 随机路面模型的建立第24-27页
        2.3.2 整车七自由度系统数学建模第27-31页
        2.3.3 性能输出方程的建立第31-33页
    2.4 液压缸-伺服阀数学模型分析第33-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传统H_∞控制器设计第36-52页
    3.1 线性矩阵不等式相关理论第36-39页
        3.1.1 LMI概述第36-37页
        3.1.2 相关重要引理及定理第37-38页
        3.1.3 系统H_∞ 范数及性能引理第38-39页
    3.2 H_∞ 控制器设计问题描述第39-46页
        3.2.1 输入输出向量频域加权函数的讨论第40-42页
        3.2.2 状态反馈H_∞控制器设计第42-44页
        3.2.3 输出反馈H_∞控制器设计第44-46页
    3.3 高阶控制器的降阶第46-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基于D-K迭代法的改进实用型H_∞控制器设计第52-68页
    4.1 不确定模型的m分析和m综合第52-55页
    4.2 基于线性分式变换的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第55-65页
        4.2.1 含有参数不确定性的主动悬架数学模型第55-61页
        4.2.2 广义控制对象状态/输出反馈的假设第61-65页
    4.3 惯性调控获取状态信息原理第65-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主动悬架仿真实验第68-86页
    5.1 状态反馈H_∞及改进型H_∞控制器频域仿真实验第68-74页
        5.1.1 两种控制器鲁棒稳定性对比分析第70-71页
        5.1.2 两种控制器名义性能、鲁棒性能对比分析第71-74页
    5.2 输出反馈H_∞及改进型H_∞控制器频域仿真实验第74-78页
        5.2.1 改进实用型H_∞输出反馈控制器的降阶第74-75页
        5.2.2 两种输出反馈控制器频域对比第75-78页
    5.3 主动、被动悬架时域对比分析第78-85页
        5.3.1 状态反馈主动、被动悬架时域对比第78-81页
        5.3.2 输出反馈主动、被动悬架时域对比第81-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6章 主动悬架试验平台的搭建及路面实验第86-96页
    6.1 主动悬架试验平台机械部分第86-88页
    6.2 主动悬架试验平台液压系统及电路设计第88-92页
        6.2.1 主动悬架液压系统设计第88-89页
        6.2.2 信号采集及主要电路模块设计第89-92页
    6.3 主动悬架路面实验第92-95页
        6.3.1 路面实验准备工作第92-93页
        6.3.2 主动、被动悬架路面实验对比分析第93-95页
    6.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96-100页
    7.1 全文总结及主要研究结果第96-98页
        7.1.1 本文所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第96-97页
        7.1.2 研究工作获得的主要结论第97-98页
    7.2 研究工作展望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药叶槲皮苷治疗心血管疾病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MA和5DT手套的上肢在线动作捕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