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甘肃地区地震灾害初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回顾 | 第8-15页 |
一、史料汇编 | 第8-10页 |
二、研究著作与研究论文 | 第10-15页 |
第三节 研究区域界定 | 第15-1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明清甘肃地震分布研究 | 第17-28页 |
第一节 明清甘肃地震的时间分布分析 | 第17-22页 |
第二节 明清地震的空间分布分析 | 第22-28页 |
第二章 明清甘肃地震概况及影响 | 第28-44页 |
第一节 地震的发生 | 第28-32页 |
一、地震预兆 | 第28-30页 |
二、震时描述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明清强地震概况 | 第32-37页 |
一、明代强地震概况 | 第32-34页 |
二、清代强地震概况 | 第34-37页 |
第三节 明清地震的影响 | 第37-44页 |
一、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 第37-39页 |
二、对建筑设施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三、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 第41-44页 |
第三章 明清甘肃地震灾害的应对 | 第44-58页 |
第一节 灾后赈济 | 第44-48页 |
一、报灾与勘灾 | 第44-45页 |
二、具体的赈济措施 | 第45-48页 |
第二节 明清强地震中的中央和地方救治 | 第48-58页 |
一、明代强地震救治过程 | 第48-51页 |
二、清代强地震救治过程 | 第51-58页 |
第四章 地震应对的态度变化与地震书写 | 第58-67页 |
第一节 应对态度与地震解释 | 第58-61页 |
一、地震归责的转变 | 第58-60页 |
二、阴阳调和的解释模式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地震书写 | 第61-67页 |
一、地震轶闻 | 第61-63页 |
二、地震记载的借鉴和抄袭 | 第63-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