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言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页 |
1.2 多描述编码及方法简介 | 第12-14页 |
1.2.1 多描述编码简介 | 第12-13页 |
1.2.2 多描述编码方法简介 | 第13-14页 |
1.3 深度图像编码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1 深度图像简介 | 第14页 |
1.3.2 深度图像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基于冗余优化的深度图像的多描述编解码 | 第18-38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基于冗余优化的深度图像的多描述编解码方案 | 第19-23页 |
2.2.1 编码 | 第20页 |
2.2.2 优化方案 | 第20-22页 |
2.2.3 解码 | 第22-23页 |
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3-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深度图像的多描述编解码 | 第38-52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深度图像JND | 第38-39页 |
3.3 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多描述编解码方案 | 第39-43页 |
3.3.1 编码 | 第41页 |
3.3.2 DJND优化方案 | 第41-42页 |
3.3.3 解码 | 第42-43页 |
3.3.4 评价标准 | 第43页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4 多视点JND模型的建立与三维图像的多描述编解码 | 第52-76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人眼的视觉特性 | 第52-54页 |
4.2.1 人眼的亮度自适应 | 第53页 |
4.2.2 对比敏感度 | 第53页 |
4.2.3 掩藏和促进效应 | 第53-54页 |
4.2.4 中央凹及周边视力 | 第54页 |
4.3 MJND模型 | 第54-56页 |
4.3.1 空域JND模型 | 第54-56页 |
4.3.2 多视点JND模型的建立 | 第56页 |
4.4 三维立体图像的评价方法 | 第56-60页 |
4.4.1 图像的客观质量评价方法 | 第56-57页 |
4.4.2 图像的主观质量评价方法 | 第57-58页 |
4.4.3 基于结构相似性的图像质量评价 | 第58-60页 |
4.5 MJND的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4.6 三维图像的多描述编解码方案 | 第62-66页 |
4.6.1 纹理图像的编码 | 第63页 |
4.6.2 MJND优化方案 | 第63-64页 |
4.6.3 纹理图像的解码 | 第64-66页 |
4.6.4 总解码方案 | 第66页 |
4.7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7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5 结论 | 第76-78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