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4页 |
ABSTRACT | 第14-19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20-22页 |
前言 | 第22-2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24-52页 |
第一章 影响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因素 | 第24-42页 |
1 配子冷冻保存的意义 | 第24-25页 |
2 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现状及技术瓶颈 | 第25-26页 |
3 影响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因素 | 第26-33页 |
3.1 冷冻载体 | 第26-27页 |
3.2 液氮温度 | 第27-28页 |
3.3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保护剂 | 第28-29页 |
3.4 卵母细胞发育阶段 | 第29-31页 |
3.5 去脂处理 | 第31-32页 |
3.6 抗性诱导处理 | 第32页 |
3.7 冻卵的核与细胞器移植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2页 |
第二章 卵母细胞冻后的细胞凋亡模式 | 第42-52页 |
1 细胞凋亡模式研究进展 | 第42-44页 |
1.1 外源性细胞凋亡途径 | 第43页 |
1.2 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 第43-44页 |
1.3 Caspase级联反应 | 第44页 |
2 卵母细胞及胚胎的发育与细胞凋亡 | 第44-46页 |
2.1 Bcl2家族与早期胚胎发育 | 第45页 |
2.2 热休克蛋白(HSPs)与早期胚胎的发育 | 第45-46页 |
3 冷冻保存对卵母细胞和胚胎凋亡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 第46-47页 |
4 冷冻保存对胚胎和卵母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52-148页 |
第三章 玻璃化冷冻对猪MⅡ期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与凋亡的影响 | 第52-78页 |
1 试验材料 | 第53-57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53-54页 |
1.2 设备与耗材 | 第54-55页 |
1.3 试剂的配制 | 第55-57页 |
2 方法 | 第57-62页 |
2.1 猪卵巢卵母细胞收集 | 第57页 |
2.2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 第57-58页 |
2.3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 | 第58页 |
2.4 卵母细胞解冻与检测 | 第58-60页 |
2.5 孤雌激活 | 第60页 |
2.6 卵母细胞的罗丹明123(Rhodamine-123)染色 | 第60页 |
2.7 透射电镜观察 | 第60页 |
2.8 卵母细胞RNA提取、反转录和RT-PCR检测 | 第60-62页 |
2.9 数据处理 | 第62页 |
3 结果 | 第62-68页 |
3.1 冷冻对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62-63页 |
3.2 冷冻对卵母细胞线粒体ATP含量和ROS水平的影响 | 第63-64页 |
3.3 冷冻对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64-66页 |
3.4 冷冻对卵母细胞早期凋亡和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 第66-68页 |
3.5 冷冻对冻后卵母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8页 |
4 讨论 | 第68-70页 |
5 小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第四章 猪MⅡ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后的凋亡模式 | 第78-88页 |
1 试验材料 | 第78-79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78-79页 |
1.2 设备与耗材 | 第79页 |
2 方法 | 第79-81页 |
2.1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 第79页 |
2.2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和解冻 | 第79页 |
2.3 卵母细胞Caspase原位荧光检测 | 第79页 |
2.4 卵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RT-PCR检测 | 第79-81页 |
2.5 生物统计 | 第81页 |
3 结果 | 第81-83页 |
3.1 OPS冷冻后对对猪MⅡ期卵母细胞caspase 3、caspase 8、caspase 9和总caspase水平的影响 | 第81-83页 |
3.2 OPS玻璃化冷冻后对卵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83页 |
4 讨论 | 第83-85页 |
5 小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第五章 体外培养时间对猪MⅡ期卵母细胞冻后线粒体功能、凋亡与发育的影响 | 第88-10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88页 |
2 方法 | 第88-90页 |
2.1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 第89页 |
2.2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和解冻 | 第89页 |
2.3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第89页 |
2.4 猪卵母细胞内ROS水平和ATP浓度检测 | 第89-90页 |
2.5 卵母细胞总Caspase原位荧光检测和Annexin V-FITC早期凋亡检测 | 第90页 |
2.6 冻后卵母细胞的存活和体外发育能力检测 | 第90页 |
2.7 生物统计 | 第90页 |
3 结果 | 第90-96页 |
3.1 冷冻后不同培养时间对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90-92页 |
3.2 冷冻后不同培养时间对卵母细胞ATP含量和ROS水平的影响 | 第92-93页 |
3.3 冷冻后不同培养时间对早期凋亡和总caspase水平的影响 | 第93-95页 |
3.4 冷冻后不同培养时间对卵母细胞存活率和发育能力的影响 | 第95-96页 |
4 讨论 | 第96-98页 |
5 小结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第六章 体外成熟液中添加白藜芦醇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抗冻能力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02-116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03页 |
2 方法 | 第103-105页 |
2.1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 第103页 |
2.2 孤雌激活 | 第103页 |
2.3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和解冻 | 第103-104页 |
2.4 猪卵母细胞的RT-PCR检测 | 第104-105页 |
2.5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第105页 |
2.6 猪卵母细胞内ROS水平和ATP浓度检测 | 第105页 |
2.7 卵母细胞总Caspase原位荧光检测和Annexin V-FITC早期凋亡检测 | 第105页 |
2.8 生物统计 | 第105页 |
3 结果 | 第105-109页 |
3.1 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3.2 成熟液中添加白藜芦醇对猪卵母细胞凋亡和发育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07页 |
3.3 体外成熟液中白藜芦醇添加对猪熟卵母细胞冷冻前后ROS水平、ATP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3.4 成熟液中添加白藜芦醇对猪MⅡ期卵母细胞冻后存活、凋亡和发育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4 讨论 | 第109-111页 |
5 小结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6页 |
第七章 白藜芦醇处理对猪MⅡ期卵母细胞冻后凋亡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16-130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17页 |
2 方法 | 第117-119页 |
2.1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 第117页 |
2.2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和解冻 | 第117页 |
2.3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第117-118页 |
2.4 猪卵母细胞内ROS水平和ATP浓度检测 | 第118页 |
2.5 卵母细胞总Caspase原位荧光检测和Annexin V-FITC早期凋亡检测 | 第118页 |
2.6 孤雌激活 | 第118页 |
2.7 猪卵母细胞的RT-PCR检测 | 第118-119页 |
2.8 生物统计 | 第119页 |
3 结果 | 第119-123页 |
3.1 冻后白藜芦醇处理对猪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3.2 冻后白藜芦醇处理对卵母细胞ATP含量和ROS水平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3.3 冻后白藜芦醇处理对猪卵母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3.4 冻后白藜芦醇处理对猪卵母细胞存活率和发育的影响 | 第122页 |
3.5 冻后白藜芦醇处理对猪卵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4 讨论 | 第123-125页 |
5 小结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0页 |
第八章 猪MⅡ期卵母细胞冻后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 | 第130-148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30-131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130-131页 |
1.2 设备与耗材 | 第131页 |
2 方法 | 第131-133页 |
2.1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解冻 | 第131页 |
2.2 卵母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131-132页 |
2.3 芯片杂交、扫描和数据分析 | 第132页 |
2.4 部分差异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RT-PCR验证 | 第132-133页 |
2.5 生物统计 | 第133页 |
3 结果 | 第133-142页 |
3.1 冷冻卵母细胞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研究 | 第133-135页 |
3.2 部分差异基因的RT-PCR表达验证 | 第135-136页 |
3.3 芯片结果的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第136-137页 |
3.4 冷冻后上调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pathway分析 | 第137-140页 |
3.5 冷冻后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pathway分析 | 第140-142页 |
4 讨论 | 第142-144页 |
5 小结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8页 |
全文结论 | 第148-149页 |
研究结果汇总示意图 | 第149-150页 |
创新性 | 第150-15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