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花后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目的第16-32页
    1 高温胁迫对作物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1 高温胁迫的时空分布特征第16-17页
        1.2 高温胁迫对全球粮食生产的影响第17-18页
    2 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生理生态研究第18-20页
        2.1 高温胁迫对灌浆持续时间的影响第18-19页
        2.2 高温胁迫对叶片光合生产的影响第19页
        2.3 高温胁迫对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第19-20页
        2.4 高温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0页
    3 高温胁迫下作物模型的应用与发展现状第20-23页
        3.1 高温对生育进程影响模拟的研究进展第21页
        3.2 高温对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影响模拟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3.3 高温对产量形成影响模拟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32页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材料方法第32-44页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32-33页
        1.1 研究思路第32-33页
        1.2 技术路线第33页
    2 研究站点选择第33-36页
        2.1 高温热害的研究区域写站点选取第33-34页
        2.2 生育期模型检验与评价试验资料的选择第34-36页
    3 数据来源第36-40页
        3.1 人工气候室控温试验第36-39页
            3.1.1 试验设计第36-37页
            3.1.2 人工气候室第37-38页
            3.1.3 取样与测试第38-39页
        3.2 大田长期观测试验第39页
        3.3 气象数据第39-40页
    4 数据分析方法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第三章 南方稻作区花后高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第44-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50页
        1.1 研究区域及站点选择第45-46页
        1.2 资料来源与利用第46-48页
        1.3 研究方法第48-50页
            1.3.1 高温胁迫指标的确定第48-49页
            1.3.2 开花至成熟期高温胁迫的时空变化第49页
            1.3.3 高温胁迫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49-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2.1 近50年花后高温胁迫的空间变化特征第50页
        2.2 近50年花后高温的的时间变化趋势及各年代间的变化规律第50-52页
        2.3 不同稻作亚区花后高温胁迫的年变化趋势第52-54页
        2.4 花后高温胁迫与水稻产量波动之间的关系第54-55页
    3 讨论与小结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第四章 花后高温对水稻生育进程影响的定量模拟第62-8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3-67页
        1.1 RiceGrow模型生育期模块简介第63-65页
        1.2 数据来源第65-66页
            1.2.1 人工气候室控温试验第65页
            1.2.2 大田观测试验第65页
            1.2.3 观测数据的获取第65-66页
        1.3 分析方法第66-67页
            1.3.1 花后高温对水稻发育进程的影响第66页
            1.3.2 模型校正第66-67页
            1.3.3 模型的敏感性分析第67页
            1.3.4 模型的核实与评价第6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7-74页
        2.1 花后高温胁迫对籽粒生长天数的影响第67-69页
        2.2 花后高温胁迫下水稻生育进程模拟的算法构建第69页
        2.3 模型校正与参数估计第69-71页
        2.4 模型对花后不同天数高温胁迫的响应第71页
        2.5 模型的验证第71-74页
    3 讨论与小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第五章 花后高温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第80-9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1-82页
        1.1 人工气候室控温试验第81页
        1.2 测试指标第81-82页
        1.3 数据分析第8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2-91页
        2.1 花后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第82-86页
            2.1.1 花后高温处理期间第82-84页
            2.1.2 控温处理结束后第84-86页
        2.2 花后高温对叶面积指数和SPAD的影响第86-89页
            2.2.1 叶面积指数衰亡动态第86-87页
            2.2.2 SPAD的变化动态第87-89页
        2.3 花后高温胁迫下叶面积氮指数的变化第89-91页
        2.4 花后高温胁迫下叶片生理特性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第91页
    3 讨论与小结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第六章 花后高温对水稻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第98-12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9-101页
        1.1 试验设计第99-100页
        1.2 取样与测试第100页
        1.3 数据分析第100-10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1-121页
        2.1 花后高温下地上部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动态第101-107页
            2.1.1 叶片、茎鞘和穗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第101-104页
            2.1.2 穗干物质分配指数的变化规律第104-107页
        2.2 花后高温下地上部器官氮含量与糖氮比的变化动态第107-115页
            2.2.1 地上部器官氮含量的变化动态第107-111页
            2.2.2 地上部器官糖氮比的变化动态第111-115页
        2.3 花后高温对营养器官同化物转运的影响第115-119页
            2.3.1 营养器官的干物质转运第115-117页
            2.3.2 营养器官的氮素转运第117-119页
        2.4 干物质转运与籽粒产量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第119-121页
    3 讨论与小结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8页
第七章 花后高温对水稻籽粒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第128-1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9-130页
        1.1 试验设计第129页
        1.2 取样与测试第129-130页
        1.3 数据分析第1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30-138页
        2.1 花后高温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第130-134页
        2.2 花后高温对水稻不同穗位产量结构的影响第134-136页
            2.2.1 花后高温对水稻不同穗位结实率的影响第134-135页
            2.2.2 花后高温对水稻不同穗位粒重的影响第135-136页
        2.3 花后高温对水稻产量结构影响的量化第136-138页
            2.3.1 花后高温对水稻不同穗位结实率影响的量化第136-137页
            2.3.2 花后高温对水稻不同穗位结实率影响的量化第137-138页
    3 讨论与小结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4页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第144-160页
    1 讨论第144-151页
        1.1 水稻花后高温胁迫的时空分布特征第144-145页
        1.2 高温胁迫对水稻生育进程影响的模拟第145-146页
        1.3 花后高温胁迫下水稻叶片的光合特性第146-147页
        1.4 花后高温胁迫下水稻的源库特征第147-148页
        1.5 花后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第148-150页
        1.6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50页
        1.7 今后的研究设想第150-151页
    2 结论第151-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0页
附录Ⅰ 符号与参数说明第160-162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62-164页
致谢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稻作技术演变对水稻单产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