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ARM的码垛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码垛机器人简述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码垛机器人发展现状第11-13页
    1.4. 国内外码垛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的发展现状第13-15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5-16页
    1.6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2章 码垛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电机模型的建立及控制研究第18-32页
    2.1 码垛机器人伺服系统驱动电机的选择第18-19页
    2.2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特点第19-21页
    2.3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第21-26页
        2.3.1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坐标系的建立第21-23页
        2.3.2 三相定子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第23-24页
        2.3.3 转子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第24-26页
    2.4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第26-30页
        2.4.1 矢量控制的坐标变换第26-28页
        2.4.2 矢量控制策略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码垛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关键技术实现第32-52页
    3.1 整体驱动控制系统方案分析第32-34页
    3.2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原理及实现第34-42页
        3.2.1 SVPWM技术原理第34-39页
        3.2.2 SVPWM的算法实现第39-42页
    3.3 电机转速检测以及转子初始位置测量第42-46页
        3.3.1 复合式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第43页
        3.3.2 电机转速检测第43-45页
        3.3.3 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第45-46页
    3.4 基于积分分离PID控制器的速度控制第46-51页
        3.4.1 PID控制算法介绍第46-47页
        3.4.2 积分分离PID的速度控制算法第47-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码垛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硬件设计第52-68页
    4.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第52页
    4.2 主控电路设计第52-59页
        4.2.1 主控芯片介绍第52-55页
        4.2.2 主控电路设计第55-59页
    4.3 驱动功率电路设计第59-62页
        4.3.1 逆变驱动电路第59-60页
        4.3.2 高压泄放电路第60-62页
    4.4 信号检测电路设计第62-64页
        4.4.1 相电流检测电路设计第62-63页
        4.4.2 转子位置及速度检测电路设计第63-64页
    4.5 电源电路设计第64页
    4.6 硬件总体电路图第64-66页
    4.7 本章小节第66-68页
第5章 码垛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软件设计第68-76页
    5.1 软件开发平台介绍第68-69页
    5.2 软件总体结构设计第69-70页
    5.3 相电流信号采集程序设计第70-71页
    5.4 数字滤波程序设计第71-72页
    5.5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软件设计第72页
    5.6 调速控制软件设计第72-74页
    5.7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码垛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第76-82页
    6.1 测试目的第76页
    6.2 控制系统硬件测试第76-78页
    6.3 系统软件测试第78-80页
    6.4 驱动电机速度响应及稳定性测试第80-81页
    6.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7.1 结论第82页
    7.2 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致谢第88-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功能冗余分析的产品功能组合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纳米Fe3O4-GO复合体活化过二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