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贡献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32页 |
2.1 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24页 |
2.1.1 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及特征 | 第15-16页 |
2.1.2 资产证券化的原理 | 第16-18页 |
2.1.3 资产证券化的分类 | 第18-20页 |
2.1.4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 | 第20-22页 |
2.1.5 证券化交易的一般流程 | 第22-24页 |
2.2 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 | 第24-27页 |
2.2.1 狭义资产证券化风险 | 第24-25页 |
2.2.2 广义资产证券化风险 | 第25-27页 |
2.3 全面风险管理 | 第27-32页 |
2.3.1 全面风险管理提出的背景 | 第27-28页 |
2.3.2 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8-29页 |
2.3.3 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 | 第29-32页 |
第三章 CA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2-45页 |
3.1 CA信托公司的概况 | 第32-36页 |
3.1.1 CA信托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32页 |
3.1.2 CA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情况 | 第32-36页 |
3.2 CA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36-37页 |
3.3 CA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3.3.1 CA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 | 第37-41页 |
3.3.2 CA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3.4 风险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第42-45页 |
3.4.1 客观方面 | 第42-43页 |
3.4.2 主观方面 | 第43-45页 |
第四章 CA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的提升 | 第45-57页 |
4.1 CA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的原则 | 第45页 |
4.2 CA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的提升框架 | 第45-54页 |
4.2.1 始终围绕风险管理进行目标控制 | 第45-46页 |
4.2.2 创建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 | 第46-47页 |
4.2.3 识别资产证券化业务面临的风险因素 | 第47-49页 |
4.2.4 完善风险评估中的量化指标 | 第49-50页 |
4.2.5 制定针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应对措施 | 第50-53页 |
4.2.6 完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控制程序 | 第53页 |
4.2.7 充分发挥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的支持 | 第53页 |
4.2.8 及时、有效进行风险监测 | 第53-54页 |
4.3 在新风险管理框架下解决存在的风险 | 第54-57页 |
4.3.1 对于基础资产的风险 | 第54页 |
4.3.2 对于真实销售的风险 | 第54-55页 |
4.3.3 对于信用评级的风险 | 第55页 |
4.3.4 对于信用增级的风险 | 第55-56页 |
4.3.5 对于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其他风险 | 第56-57页 |
第五章 CA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管理的实施 | 第57-61页 |
5.1 CA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的实施措施 | 第57-58页 |
5.1.1 进行事前风险识别和监测 | 第57页 |
5.1.2 建立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 第57-58页 |
5.1.3 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 第58页 |
5.2 CA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 第58-61页 |
5.2.1 加强风险预警系统建设 | 第58-59页 |
5.2.2 完善会计风险监管制度 | 第59页 |
5.2.3 构建人力资源支持平台 | 第59-60页 |
5.2.4 建立对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更换程序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