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9页
绪论第9-1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第三节 本研究的范围界定第12-13页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创新及不足第13-15页
        一、研究思路第13页
        二、创新之处第13-14页
        三、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一章 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的理论基础第15-25页
    第一节 油气资源的范围界定第15页
    第二节 区域经济理论第15-19页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第15-17页
        二、国际贸易理论第17-18页
        三、空间结构理论第18-19页
    第三节 能源经济学理论第19-22页
        一、能源地缘理论第19-21页
        二、能源博弈论第21-22页
    第四节 本章的研究述评第22-25页
第二章 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现状第25-51页
    第一节 中国与东盟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现状第25-32页
        一、东盟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概况第25-28页
        二、中国与东盟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情况第28-32页
    第二节 中国与南亚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现状第32-34页
        一、南亚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概况第32-33页
        二、中国与南亚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情况第33-34页
    第三节 中国与西亚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现状第34-42页
        一、西亚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概况第34-39页
        二、中国与西亚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情况第39-42页
    第四节 中国与非洲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现状第42-47页
        一、非洲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概况第42-45页
        二、中国与非洲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情况第45-47页
    第五节 中国与欧洲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现状第47-51页
        一、欧洲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概况第47-48页
        二、中国与欧洲航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情况第48-51页
第三章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中国油气资源供需预测第51-65页
    第一节 灰色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第51-52页
    第二节 基于GM(1,1)模型的我国石油资源供需预测第52-58页
        一、基于GM(1,1)模型的我国石油生产量预测第52-55页
        二、基于GM(1,1)模型的我国石油消费量预测第55-58页
        三、我国石油资源供需预测结果分析第58页
    第三节 基于GM(1,1)模型的我国天然气资源供需预测第58-64页
        一、基于GM(1,1)模型的我国天然气生产量预测第58-61页
        二、基于GM(1,1)模型的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预测第61-63页
        三、我国天然气资源供需预测结果分析第63-64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中国与21世纪海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的前景分析第65-77页
    第一节 重点合作领域第65-68页
        一、以技术互联互通带动油气勘探开发合作第65页
        二、以资金互联互通支撑油气产业投资合作第65-66页
        三、以信息互联互通加速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第66-67页
        四、以产品互联互通深化油气及石化贸易合作第67页
        五、以人才互联互通提升工程建设服务合作第67-68页
    第二节 面临的机遇第68-70页
        一、为实现基于能源合作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搭建平台第68页
        二、为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条件第68-69页
        三、为海上能源大通道的开辟和维护提供便利第69页
        四、是解决能源要素“三分离”矛盾的有效途径第69-70页
    第三节 可能的挑战第70-77页
        一、政治互信缺失风险第70-71页
        二、能源运输安全风险第71-73页
        三、政局和军事矛盾风险第73-74页
        四、经济和市场风险第74-75页
        五、竞争和合作风险第75-77页
第五章 深化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的对策建议第77-83页
    第一节 在争议中共同发展,建立跨海联通与共建共享的能源命运共同体第77页
    第二节 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能源利益共同体第77-78页
    第三节 在互联互通中“点”“面”协同,统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能源合作的战略布局第78-79页
    第四节 在维护安全上齐心协力,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区域内能源安全长效机制第79-80页
    第五节 在能源合作中把握主动权,优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区域内法治环境第80-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7-89页
致谢第89-91页
个人简历第91-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流域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研究
下一篇:福建金融集聚与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