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导论 | 第14-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2-33页 |
2.1 企业银行借款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22-28页 |
2.1.1 会计信息与企业银行借款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2.1.2 所有权性质与企业银行借款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2.1.3 企业规模与企业银行借款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2.1.4 制度环境因素与企业银行借款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2.1.5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企业银行借款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2.2 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综述 | 第28-30页 |
2.2.1 高管股权激励多方位降低企业违约风险 | 第28-29页 |
2.2.2 高管股权激励本身传递积极信号 | 第29-30页 |
2.2.3 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 | 第30页 |
2.3 货币政策与企业银行借款 | 第30-31页 |
2.4 文献回顾启示 | 第31-33页 |
3. 理论阐释与研究假设 | 第33-40页 |
3.1 理论阐释 | 第33-37页 |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3-34页 |
3.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4-35页 |
3.1.3 风险承担理论 | 第35-36页 |
3.1.4 期望理论 | 第36-37页 |
3.1.5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 | 第37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7-40页 |
4.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 第40-50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40-44页 |
4.2 样本选择 | 第44-50页 |
4.2.1 描述性统计 | 第44-45页 |
4.2.2 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45-50页 |
5. 实证分析 | 第50-62页 |
5.1 全样本回归 | 第50-52页 |
5.2 不同货币政策下的回归 | 第52-59页 |
5.2.1 货币政策环境的界定 | 第53-56页 |
5.2.2 回归分析 | 第56-59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59-62页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62-65页 |
6.1 针对总样本的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区分货币政策环境的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