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研究--以新中基公司为例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会计舞弊相关理论阐述与监管分析 | 第16-22页 |
·会计舞弊经济学解释 | 第16页 |
·会计舞弊动机与手段 | 第16-18页 |
·会计舞弊动机 | 第16-17页 |
·会计舞弊手段 | 第17-18页 |
·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的区别 | 第18页 |
·盈余管理定义 | 第18页 |
·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的区别 | 第18页 |
·会计舞弊监管机制 | 第18-20页 |
·公司内部监管机制 | 第19页 |
·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履职情况 | 第19页 |
·社会民众的全方位多方式监督 | 第19-20页 |
·监管制度背景和环境分析 | 第20-22页 |
·公司上市资格准入制度 | 第20页 |
·目前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状况 | 第20-21页 |
·上市公司高管诚信状况 | 第21-22页 |
第3章 新中基公司会计舞弊情况 | 第22-28页 |
·新中基公司简介 | 第22页 |
·新中基公司2006-2013年的相关财务概况 | 第22-25页 |
·新中基公司的会计舞弊手段 | 第25-27页 |
·新中基公司的会计舞弊动机 | 第27-28页 |
第4章 新中基公司会计舞弊案例的问题成因与分析 | 第28-32页 |
·新中基公司内部的主要问题 | 第28-29页 |
·公司高管利益纠葛 | 第28页 |
·公司面对诉讼风险 | 第28页 |
·公司内部管控机制的分析 | 第28-29页 |
·对新中基公司的证券监管力度 | 第29-30页 |
·证监会对公司及相关人员惩处过轻、执法时效滞后 | 第29-30页 |
·对新中基公司证券监管力度的分析 | 第30页 |
·新中基公司外部审计监督的履职情况 | 第30-32页 |
·外部审计机构未如实公允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 第30-31页 |
·外部审计监督履职情况的分析 | 第31-32页 |
第5章 新中基公司案例对防范会计舞弊的启示建议 | 第32-41页 |
·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机制 | 第32-34页 |
·合理安排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第32页 |
·规范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 第32-34页 |
·健全公司内部管控机制 | 第34-37页 |
·建立内部控制环境 | 第34-35页 |
·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 第35-36页 |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 第36页 |
·发挥内部监督职能 | 第36页 |
·积极实施内部控制活动 | 第36-37页 |
·增强监管力度、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 第37-39页 |
·增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和时效性 | 第37页 |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 第37-38页 |
·提高外部审计师、保荐机构的监督履职水平 | 第38-39页 |
·强化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建设 | 第39-41页 |
·改善信息披露环境 | 第39页 |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 第39页 |
·积极开展多方式监督 | 第39-40页 |
·引进监督指标体系 | 第40-4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 第41-43页 |
·研究结论 | 第41页 |
·研究局限 | 第41-42页 |
·研究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