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现代哲学(1919年~)论文

融通与判定—牟宗三“哲学演讲录”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 研究牟宗三的演讲录的意义与路径第7-13页
 一、演讲录研究的意义第7-10页
 二、“演讲录”研究的路径第10-13页
第一章 《人文讲习录》中的生命与融通第13-26页
 第一节 时代精神状况的把握第13-15页
 第二节 生命的分判与对立第15-20页
  一、理智与意志第15-17页
  二、生命与理性第17-18页
  三、自然与文化第18-20页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未来第20-26页
  一、心性学与王学的发展第20-21页
  二、民主与科学(新外王)的发展第21-24页
  三、普遍性与个体性的发展第24-26页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特质》中的儒教精神第26-39页
 第一节 儒学何以代表中国哲学的特质第26-29页
  一、中西哲学不同的方向与形态第26-27页
  二、落实在主体性与道德性的中国哲学与儒家哲学第27-29页
 第二节 “性”与天命的纵贯第29-34页
  一、儒家对天命的贯通第29-31页
  二、儒家对“性”的规定第31-34页
 第三节 作为宗教的儒教第34-39页
  一、儒教的日常生活意义第35-36页
  二、儒教的精神生活意义第36-37页
  三、落在天道上的儒教第37-39页
第三章 《中国哲学十九讲》与《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中的分判与会通第39-54页
 第一节 中西哲学会通分判的可能第39-40页
  一、中西哲学真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第39-40页
 第二节 先秦百家与中国哲学性格的起源第40-48页
  一、先秦儒家哲学的性格第41-43页
  二、先秦道家哲学的性格第43-46页
  三、先秦法家哲学的性格第46-48页
 第三节 西方哲学的传统与中西哲学的融通第48-54页
  一、莱布尼兹、罗素的传统第49-50页
  二、康德哲学及其传统第50-54页
结语第54-56页
 一、“演讲录”在牟宗三哲学运思中的意义第54-55页
 二、牟宗三“演讲录”中的融通与判定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德国古典哲学理论传统与马克思哲学变革--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发生学阐释
下一篇: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深度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