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园林保护利用策略初探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研究范围及内容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中日园林保护现状 | 第10-11页 |
·中日名词说明比较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文献归纳法 | 第12页 |
·调研观察法 | 第12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12页 |
·例证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日本传统园林概述 | 第14-31页 |
·日本传统园林的背景 | 第14-18页 |
·地理区位 | 第14页 |
·气候条件 | 第14页 |
·社会体系 | 第14-15页 |
·宗教信仰 | 第15-16页 |
·审美意识 | 第16-18页 |
·日本传统园林的发展阶段 | 第18-22页 |
·上古时代(前约7500-592) | 第18页 |
·唐风吸收——飞鸟、奈良时代(592-794) | 第18-19页 |
·本土设计——平安时代(794-1192) | 第19页 |
·武家禅宗——镰仓室町时代(1192-1573) | 第19-20页 |
·茶庭文化——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 | 第20-21页 |
·人文精神——江户时代(1693-1867) | 第21-22页 |
·日本传统园林的类型特征 | 第22-28页 |
·须弥山庭园 | 第22-23页 |
·寝殿造庭园 | 第23页 |
·净土式庭园 | 第23-24页 |
·枯山水 | 第24-25页 |
·书院造庭园 | 第25-26页 |
·茶庭 | 第26-27页 |
·池泉回游园 | 第27-28页 |
·日本传统园林的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本土地位 | 第28-29页 |
·国际影响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日本传统园林的保护 | 第31-43页 |
·日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 | 第31-37页 |
·日本文化财保护法的历史进程 | 第31-33页 |
·日本传统园林保护法特点 | 第33-37页 |
·园林管理及氛围营造 | 第37-42页 |
·维护与修缮 | 第38页 |
·游线管理 | 第38-40页 |
·现代设施 | 第40-41页 |
·工作人员穿着 | 第41-42页 |
·文化活动和文娱宣传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日本传统园林利用是更好的保护 | 第43-59页 |
·园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 第43-45页 |
·传统文化的定义 | 第43页 |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日本园林 | 第43-45页 |
·传统活动在园林中的应用 | 第45-51页 |
·2015年京都传统活动统计 | 第45-47页 |
·2015年京都传统活动类型分析 | 第47页 |
·京都传统文化活动特点 | 第47-51页 |
·文化习俗在园林中的应用 | 第51-54页 |
·坐禅 | 第51-52页 |
·茶道 | 第52-53页 |
·赏景 | 第53页 |
·书法 | 第53-54页 |
·园林利用实例——以高台寺为例 | 第54-58页 |
·高台寺简介 | 第54-55页 |
·高台寺保护利用策略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日本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动力 | 第59-68页 |
·民族核心 | 第59页 |
·外来文化的吸收力 | 第59-60页 |
·传统文化的吸收力 | 第60-64页 |
·传统的日常化 | 第60-61页 |
·传统的流行化 | 第61-62页 |
·现代的传统取材 | 第62-63页 |
·现代的传统情怀 | 第63-64页 |
·遗产保护带来的效益 | 第64-67页 |
·塑造国际形象 | 第64-65页 |
·保留地域特色 | 第65-66页 |
·推动经济发展 | 第66页 |
·增强集体意识 | 第66页 |
·传达精神慰藉 | 第66-67页 |
·良好景观环境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图表目录 | 第72-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75页 |
导师简介 | 第75-76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