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新时期中国植物园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探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1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9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9-11页
     ·本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1页
     ·研究方法第11页
     ·论文结构框架第11-13页
2. 植物园相关概念综述第13-17页
     ·植物园的概念第13-14页
     ·植物园的分类第14-15页
     ·植物园的功能和作用第15-17页
       ·不同历史时期植物园的功能和作用第15-16页
       ·现代植物园的新功能和新作用第16-17页
3. “新时期”的定义及特征第17-19页
     ·“新时期”的定义第17页
     ·“新时期”的特征及对植物园发展的影响第17-19页
       ·社会发展方面第17-18页
       ·公众需求方面第18-19页
4. 中外植物园发展简史概述及特点分析第19-27页
     ·外国植物园发展简史与特点分析第19-22页
       ·外国植物园的发展简史概述第19-20页
       ·外国植物园发展建设的特点第20-22页
     ·中国植物园发展简史和问题分析第22-27页
       ·中国植物园的发展简史概述第22-24页
       ·中国植物园发展建设的现状问题第24-27页
5. 中国植物园规划建设的基本策略概述和问题分析第27-47页
     ·中国植物园规划建设的基本策略概述第27-40页
       ·基本建园理念和指导原则第27-28页
       ·基础选址概况和选址依据第28-31页
       ·展示区规划建设第31-36页
       ·景观特色营造第36-38页
       ·道路体系与解释体系规划第38-40页
     ·新时期中国植物园规划建设基本策略的问题分析第40-47页
       ·新时期环境下植物园规划建设原则的发展第41页
       ·生态主义对植物园选址标准的渗透第41-42页
       ·传统与新兴植物学分类系统的对比分析第42-43页
       ·植物展示园区的规划特点及问题分析第43-44页
       ·中国植物园在地域特征营造中的误区解读分析第44-45页
       ·植物园传统解释体系的局限性第45-47页
6. 现今国内外植物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植物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的启示.第47-89页
     ·多样化科学化的选址第47-51页
       ·基于生态恢复的植物园选址第47-48页
       ·基于整体景观格局的植物园选址第48-50页
       ·先进科学技术在选址中的综合应用第50-51页
     ·规划功能分区的革新第51-58页
       ·新型植物展示主题分区第51-55页
       ·互动体验式游憩园区第55-57页
       ·小结与思考第57-58页
     ·游憩体验的发展第58-78页
       ·多元化新型游憩活动第58-67页
       ·地域性特征的景观诠释第67-74页
       ·景观解释体系的发展完善第74-78页
     ·生态主义的价值体现第78-84页
       ·生态环境的修复与重塑第78-81页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第81-84页
     ·现代审美情趣的多元化第84-89页
       ·艺术化的提炼概括第84-88页
       ·人性化的情感表达第88-89页
7. 植物园规划建设实践——长白山东北亚植物园规划设计第89-109页
     ·项目选址与理念第89-93页
       ·区位分析第89-90页
       ·周边地块分析与核心园选址第90-91页
       ·总体设计策略第91页
       ·特色萃取与设计理念第91-93页
     ·总体规划布局设计第93-102页
       ·科学全面的功能分区第93-95页
       ·道路交通及特色游线规划第95-98页
       ·科普教育和景观解释体系规划第98-101页
       ·常态景观与特色景观种植规划第101-102页
     ·特色主题景点设计第102-108页
       ·“进化之路”规划设计第102-103页
       ·生态花园规划设计第103-106页
       ·东北亚珍稀植物园区规划设计第106-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8. 总结与展望第109-111页
     ·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任务第109页
     ·丰富植物资源的收集和展示方式第109页
     ·发展科学有效的科普教育活动第109-110页
     ·突出地域性特征和多元化特色第110页
     ·加强国家区域间的交流协作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3页
图表资料来源第113-118页
个人简介第118-119页
导师简介第119-120页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传统园林保护利用策略初探
下一篇:清西苑北海园林匾额意境与空间理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