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课题 | 第10-1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别提”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论文说明 | 第14-15页 |
(一)研究的理论、方法 | 第14页 |
(二)语料来源说明 | 第14-15页 |
第二章“别提”的共时分析 | 第15-30页 |
一、短语“别提1”的共时分析: | 第15-17页 |
(一)“别提1”的共时表现 | 第15-16页 |
(二)“别提1”的性质判定 | 第16-17页 |
二、动词“别提2”的共时分析: | 第17-19页 |
(一)“别提2”的共时表现 | 第17-18页 |
(二)“别提2”的性质判定 | 第18-19页 |
三、构式成分“别提3”的共时分析: | 第19-22页 |
(一)“别提3”的共时表现 | 第19-21页 |
(二)“别提3”的性质判定 | 第21-22页 |
四、连词化倾向“别提4”的共时分析: | 第22-24页 |
(一)“别提4”的共时表现 | 第22-23页 |
(二)“别提4”的性质判定 | 第23-24页 |
五、话语标记“别提了”的共时分析: | 第24-29页 |
(一)“别提了”的性质判定 | 第24-25页 |
(二)“别提了”的共时表现: | 第25-27页 |
(三)话语标记“别提了”与短语“别提了”的区别 | 第27-29页 |
六、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别提”的历时演变构想 | 第30-42页 |
一、否定副词“别”的来源与演变 | 第30-32页 |
(一)元代 | 第30-31页 |
(二)明代 | 第31页 |
(三)清代 | 第31-32页 |
二、动词“提”的衍生与发展 | 第32-34页 |
(一)先秦 | 第32-33页 |
(二)西汉 | 第33页 |
(三)宋代 | 第33-34页 |
三、“别提”的历时演变构想 | 第34-41页 |
(一)“别提”的首次出现 | 第34-35页 |
(二)“别提”的三条演化路径 | 第35-41页 |
1.路径1:从“别提1”到“别提2a”到“别提3” | 第35-37页 |
2.路径2:从“别提1”到“别提2b”到“别提4” | 第37-38页 |
3.路径3:从“别提1”到“别提了” | 第38-41页 |
四、小结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