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国外研究评述 | 第15-17页 |
·国外翻转课堂的起源和发展 | 第15页 |
·国外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国外实践研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国内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国内实践研究 | 第18页 |
·国内外翻转模式构建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合作学习理论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3页 |
第四章 教师接受度调查 | 第23-44页 |
·调查意义 | 第23页 |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4页 |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24-39页 |
·统计结论分析 | 第39-41页 |
·被调查对象分布特点 | 第39页 |
·了解程度 | 第39-40页 |
·课堂设计 | 第40页 |
·与传统课堂的对比 | 第40-41页 |
·可行性 | 第41页 |
·教师的建议总结 | 第41-42页 |
·试点的选择 | 第41页 |
·视频的制作 | 第41-42页 |
·个性化指导 | 第42页 |
·翻转课型问题 | 第42页 |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42-43页 |
·课前预习盲目性问题 | 第42-43页 |
·课后作业布置问题 | 第43页 |
·平台问题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本土化”翻转课堂模式的建构与教学设计的探究 | 第44-62页 |
·已有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44-46页 |
·课前预习盲目性的解决策略 | 第44-45页 |
·课后作业布置的解决策略 | 第45页 |
·平台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45-46页 |
·现有基础模式分析 | 第46-49页 |
·“双主双段五环节”翻转课堂模式建构及解析 | 第49-52页 |
·“双主双段五环节”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案例 | 第52-57页 |
·教学案例设计评析 | 第57-60页 |
·教材内容分析 | 第57页 |
·学情分析 | 第57页 |
·设计理念 | 第57-58页 |
·设计过程解析 | 第58-59页 |
·设计特色 | 第59-60页 |
·教学效果调查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实验研究 | 第62-68页 |
·实验设计 | 第62-63页 |
·实验目的 | 第62页 |
·研究问题 | 第62页 |
·研究对象 | 第62页 |
·研究方法 | 第62-63页 |
·研究过程 | 第63页 |
·教学实验 | 第63页 |
·问卷调查 | 第63页 |
·访谈 | 第63页 |
·实验结果 | 第63-66页 |
·教学实验结果:前后测成绩对比 | 第63-64页 |
·实验后调查问卷结果 | 第64-66页 |
·访谈结果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研究总结 | 第68-71页 |
·研究发现 | 第68-69页 |
·促进生生,师生交流合作 | 第68页 |
·实现个性化辅导 | 第68页 |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 第68-69页 |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第69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