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森林水土保持论文

缙云山典型林分对径流水质的作用及评价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引言第10-32页
   ·森林与水质研究进展第11-28页
     ·森林坡面产流与侵蚀产沙研究第11-14页
     ·森林生态系统水化学性质及养分研究进展第14-19页
     ·酸雨与环境酸化第19-28页
   ·水质评价方法第28-29页
   ·研究内容第29-32页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32-46页
   ·研究区概况第32-33页
   ·试验区概况第33-35页
     ·地理位置第33-34页
     ·地质地貌第34页
     ·气候特征第34页
     ·水文特征第34-35页
     ·土壤特征第35页
     ·植被特征第35页
   ·研究区环境质量概况第35-38页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第35-36页
     ·酸雨污染状况第36页
     ·水环境质量状况第36-38页
   ·样地布设第38-41页
   ·研究方法第41-46页
     ·空气质量检测第41页
     ·降水、径流观测第41页
     ·水样采集与测定方法第41-43页
     ·径流泥沙含量水样采集与测定方法第43页
     ·土壤、植物叶片及枯落物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第43-44页
     ·枯落物层模拟酸雨淋溶试验第44-45页
     ·数据分析第45-46页
3 降雨及典型林分产流特征第46-61页
   ·降雨时间及雨量特征第46-54页
     ·降雨时间分布第46-48页
     ·降雨量分级和雨强分析第48-51页
     ·典型暴雨及雨强分析第51-54页
   ·典型林分产流特征第54-59页
     ·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时间分布特征第54-55页
     ·暴雨产流特征第55-59页
   ·小结第59-61页
     ·缙云山降雨特征第59-60页
     ·典型林分产流特征第60-61页
4 典型林分的水质净化功能第61-87页
   ·地表径流侵蚀产沙特征及其与浊度的关系第61-67页
     ·地表径流产沙量第61-66页
     ·地表径流泥沙含量与浊度的关系第66-67页
   ·典型林分不同层次的水质效应第67-84页
     ·降雨化学性质第67-73页
     ·典型林分不同层次对水质的影响第73-84页
   ·小结第84-87页
     ·典型林分地表侵蚀产沙与浊度第84-85页
     ·典型林分水化学效应第85-87页
5 典型林分酸缓冲性能第87-129页
   ·优势乔木第87-92页
     ·叶片C、N、P第87-89页
     ·叶片Ca、Mg、K、Na第89-90页
     ·叶片Fe、Mn第90-91页
     ·叶片Al第91-92页
   ·枯落物层第92-106页
     ·C、N、P第92-93页
     ·Ca、Mg、K、Na第93-94页
     ·Fe、Mn第94-95页
     ·Al第95页
     ·枯落物层对模拟酸雨的响应第95-103页
     ·枯落物养分评价第103-104页
     ·枯落物酸缓冲潜力的评价第104-106页
   ·森林土壤第106-123页
     ·有机碳(SOC)第106-109页
     ·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第109-112页
     ·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第112-114页
     ·阳离子交换量(CEC)第114-115页
     ·交换性盐基第115-117页
     ·Fe和Mn第117-119页
     ·交换性Al第119-120页
     ·土壤养分评价第120-121页
     ·土壤酸缓冲潜力评价第121-123页
   ·森林不同层次间元素含量的关系第123-126页
   ·小结第126-129页
6 典型林分径流水质综合评价第129-143页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第129页
   ·水质评价第129-143页
     ·单因子评价第129-130页
     ·综合指数评价第130-132页
     ·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第132-134页
     ·灰色关联评价第134-139页
     ·BP网络评价第139-141页
     ·不同径流水质评价方法对比第141-143页
7 结论与建议第143-146页
   ·结论第143-145页
   ·建议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9页
个人简介第159-160页
导师简介第160-161页
成果目录清单第161-162页
致谢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S和GIS的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下一篇:三峡库区紫色砂岩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