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基本概念及理论 | 第13-14页 |
·沙尘暴 | 第13页 |
·灾害 | 第13-14页 |
·灾害系统 | 第14页 |
·风险 | 第14页 |
·沙尘暴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沙尘暴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沙尘暴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灾害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沙尘暴灾害研究 | 第20-21页 |
·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21-22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2-28页 |
·研究区的选择 | 第22页 |
·研究区的自然概况 | 第22-26页 |
·地形地貌 | 第23页 |
·气候特征 | 第23-24页 |
·土壤状况 | 第24页 |
·水文状况 | 第24-25页 |
·植被状况 | 第25页 |
·锡林郭勒草场 | 第25-26页 |
·研究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 第26页 |
·研究区目前的荒漠化现状 | 第26-28页 |
3 数据来源及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8-38页 |
·数据来源 | 第28-35页 |
·气象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28-29页 |
·沙尘源的提取 | 第29页 |
·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分类 | 第29-30页 |
·土壤潜在可蚀性 | 第30-31页 |
·植被指数NDVI以及植被盖度的计算 | 第31-33页 |
·积雪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 第33-35页 |
·经济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 第35页 |
·数据时间一致性说明 | 第35页 |
·研究内容 | 第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4 锡林郭勒盟沙尘暴灾害的基本特征 | 第38-52页 |
·中国沙尘暴灾害概述 | 第38-39页 |
·锡林郭勒盟沙尘暴空间分布变化 | 第39-43页 |
·沙尘暴的时间变化趋势 | 第43-52页 |
·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季节变化 | 第43-44页 |
·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年际变化 | 第44-48页 |
·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年代变化 | 第48-52页 |
5 沙尘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52-99页 |
·沙尘暴灾害理系论体系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52-54页 |
·沙尘暴灾害理系论体 | 第52-53页 |
·沙尘暴灾害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53-54页 |
·沙尘暴致灾因子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54-60页 |
·致灾因子危险指标的选择 | 第54-55页 |
·致灾因子危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5页 |
·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致灾因子指标分析 | 第55-60页 |
·沙尘暴孕灾环境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60-88页 |
·孕灾环境稳定性指标的选取 | 第60-63页 |
·孕灾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63-64页 |
·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孕灾环境指标分析 | 第64-88页 |
·沙尘暴承灾体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88-97页 |
·承灾体脆弱性指标的选取 | 第88-89页 |
·承灾体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89-90页 |
·锡林郭勒地区承灾体指标分析 | 第90-97页 |
·沙尘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体系确立 | 第97-99页 |
6 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 第99-106页 |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99-100页 |
·沙尘暴灾害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第100-106页 |
·计算权重的方法选择 | 第100-101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101-102页 |
·沙尘暴致灾因子危险危及灾环境稳定性权重的确定 | 第102-104页 |
·沙尘暴承灾体脆弱性权重的确定 | 第104-106页 |
7 沙尘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 | 第106-134页 |
·沙尘暴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 | 第106-113页 |
·沙尘暴致灾因子危险性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106-107页 |
·锡林郭勒盟沙尘暴致灾因子的计算与分析 | 第107-112页 |
·锡林郭勒盟沙尘暴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 | 第112-113页 |
·沙尘暴孕灾环境危险性评价 | 第113-126页 |
·构建孕灾环境危险性评价因素集 | 第113-114页 |
·构建孕灾环危险性指数评价模型 | 第114-115页 |
·孕灾环境危险指数计算 | 第115-126页 |
·沙尘暴承灾体脆弱性评价 | 第126-132页 |
·构建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因素集 | 第126页 |
·构建承灾体脆弱性评价集 | 第126-127页 |
·构建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权重集 | 第127页 |
·构建承灾体隶属度函数 | 第127-130页 |
·承灾体模糊综合评价 | 第130-132页 |
·锡林郭勒盟沙尘暴灾害综合风险区划 | 第132-134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134-139页 |
·结论 | 第134-136页 |
·建议 | 第136-13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6页 |
附录 | 第146-167页 |
个人简介 | 第167-168页 |
导师简介 | 第168-169页 |
在读期间成果目录清单 | 第169-170页 |
致谢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