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论文--民族舞蹈论文

黔东南剑河大稿午村苗族水鼓舞研究

附图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0-15页
 一 本文的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三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第12-13页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一章 水鼓舞生存的外在环境及现状第15-26页
 第一节 水鼓舞生存的外在环境第15-22页
  一 大稿午村概况第15-20页
  二 村寨的风土人情第20-22页
 第二节 水鼓舞的现状第22-26页
  一 仍流传于村寨之中第22-23页
  二 走向了城镇广场第23-24页
  三 登上了表演舞台第24页
  四 进入了学校课堂第24-26页
第二章 水鼓节中的水鼓舞田野考察纪实第26-43页
 第一节 水鼓节的基本概况第26-32页
  一 水鼓节的由来第26-27页
  二 水鼓节的活动内容第27-32页
 第二节 水鼓节中的水鼓舞表演第32-43页
  一 起鼓仪式中的舞蹈表演第32-37页
  二 踩鼓中的舞蹈表演第37-43页
第三章 水鼓舞的文化解读第43-68页
 第一节 水鼓舞仅存于大稿午村的成因分析第43-48页
  一 祖先崇拜的根深蒂固第43-46页
  二 “白鼓藏”习俗的影响第46-48页
 第二节 水鼓舞的表现形式和动作语言的解读第48-55页
  一 水鼓舞的表现形式分析第48-52页
  二 水鼓舞动作语言的解读第52-55页
 第三节 水鼓舞中的伴同物分析第55-60页
  一 鼓与鼓点节奏第55-57页
  二 服饰第57-59页
  三 苗歌伴唱第59-60页
 第四节 水鼓舞中的文化功能解析第60-65页
  一 教育功能第61-62页
  二 娱乐功能第62-63页
  三 文化认同功能第63-65页
 第五节 水鼓舞的变迁分析第65-68页
  一 水鼓舞传统层面的变迁第65-66页
  二 水鼓舞现代社会层面的变迁第66-68页
结语第68-70页
附录第70-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古代宫廷宴乐舞的起源与流变研究
下一篇:“东路二人台”舞蹈艺术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