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论文--凝聚态物理学论文

金红石相TiO2掺杂及其表面吸附分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1页
1 绪论第11-16页
   ·引言第11页
   ·TiO_2的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第11-12页
   ·TiO_2的光催化原理第12页
   ·TiO_2的应用第12-13页
   ·TiO_2掺杂研究现状第13页
   ·TiO_2表面结构及吸附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流程图第15-16页
2 第一性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论第16-20页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概述第16-17页
   ·密度泛函理论第17-19页
     ·Hohenberg-Kohn定理第17页
     ·Kohn-Sham定理第17-19页
     ·交换关联能泛函第19页
   ·CASTEP软件第19-20页
3 N与Ru、Rh、Pd共掺杂金红石相TiO_2第一性原理研究第20-32页
   ·引言第20页
   ·模型构建与计算方法第20-21页
     ·构建模型第20-21页
     ·计算方法第21页
   ·结果与讨论第21-31页
     ·结构优化第21-22页
     ·能带结构第22-24页
     ·态密度第24-26页
     ·介电函数第26-27页
     ·吸收光谱第27-28页
     ·反射光谱第28-29页
     ·能量损失谱第29-30页
     ·缺陷形成能第30-31页
   ·结论第31-32页
4 SP~3杂化的气体分子在金红石相TiO_2表面吸附研究第32-44页
   ·引言第32页
   ·模型构建与计算方法第32-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2页
     ·吸附距离及吸附能第34-36页
     ·Mulliken电荷分布和差分电荷密度第36-38页
     ·态密度第38-39页
     ·介电函数第39-40页
     ·吸收光谱第40-41页
     ·反射光谱第41-42页
   ·结论第42-44页
5 HX(X=F,Cl,Br)在金红石相TiO_2表面吸附研究第44-54页
   ·引言第44页
   ·模型构建与计算方法第44-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3页
     ·吸附距离及吸附能第46-48页
     ·Mulliken电荷分布和差分电荷密度第48-49页
     ·态密度第49-50页
     ·介电函数第50-51页
     ·吸收光谱第51-52页
     ·反射光谱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结论第54页
   ·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输入率可变且窗口能力不等的M/M/n/m排队模型研究
下一篇:In-N共掺p型ZnO薄膜制备及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