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5页 |
·产业背景 | 第12-14页 |
·政策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核心技术 | 第16页 |
·评价模型 | 第16-25页 |
·发展趋势 | 第2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5-31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步骤和路线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内涵与特征 | 第31-47页 |
·新能源汽车产业 | 第31-40页 |
·一般产业 | 第31-32页 |
·新能源汽车产业 | 第32-40页 |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 | 第40页 |
·产业竞争力 | 第40页 |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 | 第40页 |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特征分析 | 第40-47页 |
·核心技术突出 | 第41-44页 |
·周边相关设施建设关键 | 第44页 |
·生产成本高昂 | 第44-45页 |
·政府主导作用明显 | 第45-47页 |
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47-78页 |
·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以“钻石模型”为例 | 第47-50页 |
·“钻石模型”的概述 | 第47-49页 |
·“钻石模型”的评价及对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借鉴 | 第49-50页 |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 第50-58页 |
·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50-55页 |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55-58页 |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58-78页 |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58-59页 |
·一级指标设计 | 第59-60页 |
·二级指标设计 | 第60-66页 |
·评价指标权重设定 | 第66-78页 |
第四章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评价 | 第78-103页 |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第78-79页 |
·发展历史 | 第78页 |
·发展现状 | 第78-79页 |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 | 第79-103页 |
·竞争力横向比较 | 第79-94页 |
·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94-99页 |
·优势和劣势分析 | 第99-103页 |
第五章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 第103-115页 |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103-108页 |
·技术创新启示 | 第103-105页 |
·商业创新启示 | 第105-106页 |
·政策推广启示 | 第106-107页 |
·市场培育启示 | 第107-108页 |
·关键技术突破 | 第108-113页 |
·关键技术分析 | 第108-110页 |
·关键技术突破重点 | 第110-111页 |
·关键技术突破途径 | 第111-113页 |
·市场培育 | 第113-115页 |
·优势品牌保持 | 第113-114页 |
·自主品牌培育 | 第114-115页 |
第六章 提升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政策建议 | 第115-121页 |
·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115-116页 |
·政策与市场相互契合 | 第115-116页 |
·逐步取消地方保护 | 第116页 |
·增加财政补贴及注重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 | 第116-118页 |
·增加财政补贴 | 第116-117页 |
·注重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 | 第117-118页 |
·强化节能减排及注重创新 | 第118-121页 |
·强化节能减排 | 第118-119页 |
·注重创新 | 第119-12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9页 |
附录 | 第129-13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