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学业倦怠概述 | 第12-14页 |
·学业倦怠的概念 | 第12-13页 |
·学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学业倦怠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 | 第14-15页 |
·学业倦怠的干预研究 | 第15-16页 |
·箱庭疗法缓解学业倦怠的可行性 | 第16-18页 |
·箱庭疗法简介 | 第16页 |
·箱庭疗法缓解学业倦怠的可行性 | 第16-18页 |
·电影疗法缓解学业倦怠的可行性 | 第18-21页 |
·电影疗法介绍 | 第18-19页 |
·电影疗法缓解学业倦怠的可行性 | 第19-21页 |
·问题提出 | 第21-23页 |
第2章 中职生学业倦怠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 | 第23-31页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被试 | 第23页 |
·工具 | 第23-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结果 | 第24-28页 |
·中职生自我价值感特点 | 第24-27页 |
·自我价值感和学业倦怠相关 | 第27页 |
·自我价值感对学业倦怠总分的回归分析 | 第27页 |
·自我价值感对低成就感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中职生自我价值感基本特点 | 第28-29页 |
·中职生自我价值感对学业倦怠的预测作用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第3章 中职生的初始箱庭:自我价值感的表达 | 第31-49页 |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6页 |
·被试 | 第31页 |
·工具 | 第31-34页 |
·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结果 | 第36-42页 |
·高低自我价值感价值感被试的量表分 | 第36-37页 |
·两组客观系统计量指标的差异比较 | 第37-38页 |
·客观系统计类指标的特征差异比较 | 第38-41页 |
·高低价值感被试主观系统指标计分的特征差异比较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8页 |
·低自我价值感中职生心理内容匮乏,缺乏自我价值发掘动力 | 第42-43页 |
·低自我价值感中职生缺乏自我价值展现的信心 | 第43-44页 |
·低价值感中职生心理能量离散,缺乏自我价值探索 | 第44-46页 |
·低价值感中职生箱庭作品呈现消极的社会自我价值 | 第46-47页 |
·低价值感中职生对自我态度消极,否定自我价值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第4章 团体箱庭缓解中职生学业倦怠的效果 | 第49-63页 |
·研究目的 | 第49页 |
·研究方法 | 第49-51页 |
·被试 | 第49页 |
·工具 | 第49-50页 |
·实验设计 | 第50页 |
·团体箱庭程序 | 第50页 |
·电影小组程序 | 第50-51页 |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干预前箱庭实验组、电影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性比较 | 第51-52页 |
·团体箱庭干预中职生学业倦怠效果分析 | 第52-54页 |
·箱庭过程举例及箱庭自我像分析 | 第54-59页 |
·箱庭作品阶段性变化的诠释 | 第54-57页 |
·箱庭自我像诠释 | 第57-59页 |
·讨论 | 第59-62页 |
·团体箱庭缓解中职生学业倦怠的有效性 | 第59-60页 |
·团体箱庭提高中职生自我价值感,缓解学业倦怠效果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第5章 总讨论 | 第63-65页 |
·提高自我价值感改善中职生学习倦怠、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 | 第63页 |
·团体箱庭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63-64页 |
·本研究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启示 | 第64-65页 |
第6章 总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81页 |
附录1:调查量表 | 第73-76页 |
附录2:《箱庭作品分析评估表》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