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5-47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的相关研究 | 第15-34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的概念 | 第15-17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的测量 | 第17-21页 |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IUS) | 第17-20页 |
·无法忍受不确定问卷(IUI) | 第20-21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情绪、认知及行为的影响 | 第21-30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情绪的影响 | 第21-28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认知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行为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的神经机制 | 第30-33页 |
·研究小结 | 第33-34页 |
·决策偏好的个体差异研究——人格变量的视角 | 第34-47页 |
·风险决策偏好的个体差异研究——人格变量的视角 | 第35-39页 |
·冲动性 | 第35页 |
·感觉寻求 | 第35-36页 |
·自尊 | 第36-37页 |
·风险态度 | 第37-38页 |
·特质焦虑 | 第38页 |
·大五人格、MBTI | 第38-39页 |
·模糊决策偏好的个体差异研究——人格变量的视角 | 第39-41页 |
·冲动性 | 第40页 |
·模糊容忍度 | 第40页 |
·负性评价恐惧、乐观水平、调节定向、自尊 | 第40-41页 |
·跨期决策偏好的个体差异研究——人格变量的视角 | 第41-45页 |
·冲动性 | 第41-42页 |
·大五人格 | 第42-43页 |
·A型人格 | 第43页 |
·时间感知差异 | 第43-44页 |
·未来时间洞察力 | 第44-45页 |
·延迟决策偏好的个体差异研究——人格变量的视角 | 第45-46页 |
·犹豫不决 | 第45-46页 |
·认知闭合需要、调节定向 | 第46页 |
·研究小结 | 第46-47页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思路 | 第47-54页 |
·问题提出 | 第47-51页 |
·研究目的与基本思路 | 第51-54页 |
·研究目的 | 第51页 |
·研究基本思路 | 第51-54页 |
3 研究一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的中文修订 | 第54-60页 |
·引言 | 第54页 |
·研究目的 | 第54页 |
·研究方法 | 第54-56页 |
·研究对象 | 第54-55页 |
·研究材料 | 第55页 |
·研究程序 | 第55-56页 |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研究结果 | 第56-58页 |
·讨论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4 研究二不确定性容忍度对风险决策偏好的影响 | 第60-69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研究目的 | 第61页 |
·研究假设 | 第61-62页 |
·研究方法 | 第62-63页 |
·研究对象 | 第62页 |
·实验设计 | 第62页 |
·研究材料 | 第62-63页 |
·研究程序 | 第63页 |
·数据处理 | 第63页 |
·研究结果 | 第63-65页 |
·讨论 | 第65-68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的主效应及其与损益背景的交互作用 | 第65-66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与选项描述框架的交互作用 | 第66-67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风险偏好的影响不受损益概率的调节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5 研究三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模糊决策偏好的影响 | 第69-79页 |
·引言 | 第69-71页 |
·研究目的 | 第71页 |
·研究假设 | 第71页 |
·研究方法 | 第71-73页 |
·研究对象 | 第71-72页 |
·实验设计 | 第72页 |
·研究材料 | 第72页 |
·研究程序 | 第72-73页 |
·数据处理 | 第73页 |
·研究结果 | 第73-75页 |
·讨论 | 第75-78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模糊决策偏好的影响 | 第75-76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与概率水平的交互作用 | 第76-77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水平对个体的模糊决策偏好的影响受损益情景的影响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6 研究四不确定性容忍度对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 | 第79-89页 |
·引言 | 第79-81页 |
·研究目的 | 第81页 |
·研究假设 | 第81-82页 |
·研究方法 | 第82-83页 |
·研究对象 | 第82页 |
·实验设计 | 第82页 |
·研究材料 | 第82-83页 |
·研究程序 | 第83页 |
·数据处理 | 第83页 |
·研究结果 | 第83-85页 |
·讨论 | 第85-88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跨期选择的作用 | 第85-87页 |
·跨期日期、延迟奖赏值的主效应 | 第87页 |
·研究意义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7 研究五不确定性容忍度对延迟决策偏好的影响 | 第89-104页 |
·引言 | 第89-91页 |
·实验 1:不确定性容忍度、损益概率对延迟决策偏好的影响 | 第91-98页 |
·引言 | 第91页 |
·研究目的 | 第91页 |
·研究假设 | 第91-92页 |
·研究方法 | 第92-93页 |
·研究对象 | 第92页 |
·实验设计 | 第92页 |
·研究材料 | 第92-93页 |
·研究程序 | 第93页 |
·数据处理 | 第9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3-98页 |
·实验 2:延迟风险下不确定性容忍度对延迟决策偏好的影响 | 第98-102页 |
·引言 | 第98-99页 |
·研究目的 | 第99页 |
·研究假设 | 第99页 |
·研究方法 | 第99-100页 |
·研究对象 | 第99页 |
·实验设计 | 第99页 |
·研究材料 | 第99-100页 |
·研究程序 | 第100页 |
·数据处理 | 第10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2页 |
·讨论 | 第102-103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8 综合讨论 | 第104-112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4-108页 |
·丰富了不确定性容忍度的理论研究,拓宽了研究领域 | 第104-105页 |
·增强了决策的个体差异研究 | 第105-106页 |
·从不确定性容忍度的角度理解个体的选择行为,为决策的个体差异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第105-106页 |
·厘清了模糊容忍度和不确定性容忍度在模糊决策的个体差异研究中的区别 | 第106页 |
·对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关系研究的启示-人格变量的视角 | 第106-107页 |
·风险决策、模糊决策、跨期决策和延迟决策的决策偏好的共同人格影响因素——不确定性容忍度 | 第107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决策偏好的影响受情景因素的调节 | 第107-108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08-110页 |
·对营销心理领域有实践意义 | 第108-109页 |
·对职业决策、职业规划和创新行为有重要意义 | 第109页 |
·有利于根据个体不确定性容忍度水平来选拔决策者,为测量一般决策能力提供外部效度证据 | 第109-110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0页 |
·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 第110-112页 |
9 研究结果与结论 | 第112-114页 |
·研究结果 | 第112-113页 |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的修订 | 第112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风险决策偏好的影响 | 第112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模糊决策偏好的影响 | 第112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 | 第112页 |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延迟决策偏好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研究结论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31页 |
附录 | 第131-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