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内容及完善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0页
 一、选题意义第7页
 二、文献综述第7-8页
 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第8-9页
 四、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第9-10页
第一章 庭前会议的定位与功能第10-13页
 第一节 庭前会议的定位第10-11页
  一、庭前会议不同于公诉审查程序第10页
  二、庭前会议不同于法庭审理程序第10-11页
  三、庭前会议是庭前准备程序的核心和关键第11页
 第二节 庭前会议的功能第11-13页
  一、信息交流的功能第11页
  二、案件分流和过滤的功能第11-12页
  三、提高庭审效率的功能第12页
  四、促进司法公正的功能第12-13页
第二章 庭前会议的内容第13-26页
 第一节 扩张庭前会议内容的依据第13-15页
  一、庭前会议的定位为其内容限定了范围第13页
  二、庭前会议的功能为其内容的扩大提供了理论支撑第13-14页
  三、庭前会议的法律规定为其内容的扩大提供了法律支持第14-15页
 第二节 庭前会议的具体内容第15-26页
  一、庭前会议已有内容之细化第15-20页
  二、庭前会议可有内容之探讨第20-26页
第三章 庭前会议的具体构建第26-34页
 第一节 庭前会议适用的案件范围第26-28页
  一、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第26页
  二、被告人没有辩护人的案件第26-27页
  三、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第27页
  四、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案件第27-28页
 第二节 庭前会议的主体第28页
  一、主持者第28页
  二、参加者第28页
 第三节 庭前会议的启动第28-29页
 第四节 庭前会议的召开第29-31页
  一、召开时间第29-30页
  二、召开地点第30页
  三、召开方式第30页
  四、召开次数第30-31页
 第五节 庭前会议的效力第31-32页
 第六节 庭前会议的救济第32页
 第七节 庭前会议的监督第32-34页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后记第37-38页
个人简介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制度完善
下一篇: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审前程序律师辩护权行使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