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图录 | 第9-12页 |
表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缘起 | 第13-18页 |
·数字化背景下,当代建筑学发展趋势概述 | 第13-15页 |
·参数化主义基于结构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局限性 | 第15-16页 |
·当下建筑设计中,结构与建筑学科分离的现状 | 第16-17页 |
·技术发展给结构带来的可能性 | 第17-18页 |
·研究对象和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建构理论综述 | 第23-31页 |
·“建构”的发展历程 | 第23-26页 |
·“建构”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3-24页 |
·“建构”理论的兴起 | 第24-25页 |
·“建构”的概念与主张 | 第25-26页 |
·伴随建构理论发展的结构策略 | 第26-31页 |
·现代主义早期的结构观点 | 第26-28页 |
·结构表现主义与高技派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结构的逻辑与策略 | 第31-47页 |
·结构的逻辑 | 第31-37页 |
·结构的基本概念 | 第31-32页 |
·结构的作用 | 第32-33页 |
·结构的限制因素 | 第33-35页 |
·结构的原理 | 第35-37页 |
·结构与形态的相关性 | 第37-42页 |
·结构原始概念的扩展 | 第37-39页 |
·空间观念与结构主义思潮 | 第39-42页 |
·结构的合理性 | 第42-47页 |
·对结构合理性μ再诠释 | 第42-43页 |
·建筑师与工程师的合作 | 第43-45页 |
·结构设计的本质对结构设计的新释义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突破惯性思维的结构策略分析 | 第47-79页 |
·结构设计的创新性潜力 | 第47-64页 |
·突破线性思维的结构策略——寻找结构元素的创新潜力 | 第48-53页 |
·元素的选取与意义的实现 | 第53-54页 |
·元素的变形与创新性表达 | 第54-59页 |
·对传统结构体系的变形 | 第59-63页 |
·数字化的新兴结构策略 | 第63-64页 |
·结构的透明性 | 第64-70页 |
·视觉透明的结构表现 | 第64-68页 |
·知觉透明的结构表现 | 第68-70页 |
·当代结构策略的发展倾向 | 第70-79页 |
·抽象构件的表现形态 | 第71-74页 |
·非习惯性的结构表述 | 第74-75页 |
·知觉感受富有趣味的结构表述 | 第75-79页 |
第五章 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行业状态与个人观点 | 第79-93页 |
·当下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工作模式 | 第79-81页 |
·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合作类型 | 第79-80页 |
·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合作方式 | 第80-81页 |
·通过建筑师和结构师的观点,探讨结构的本质 | 第81-91页 |
·从美学出发的结构思维 | 第81-82页 |
·数学算法逻辑的结构思维 | 第82-87页 |
·力学逻辑的工程师 | 第87-91页 |
·小结——结构本质的探讨 | 第91-9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3-96页 |
·建筑师在设计中对结构要素应持的态度 | 第93-94页 |
·建筑与结构学科知识体系的再融合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