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高校校园的扩建 | 第13页 |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材料化学实验楼项目 | 第13-14页 |
·研究的内容及对象 | 第14-15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研究的对象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 | 第15-17页 |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地现状及项目可行性分析 | 第20-29页 |
·南工大江浦校区总体规划 | 第20-22页 |
·基地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基地位置及其地形条件 | 第22-24页 |
·基地周边建筑及构筑物 | 第24-25页 |
·基地适建性分析 | 第25页 |
·实验楼项目可行性分析 | 第25-28页 |
·实验楼项目背景与定位 | 第25-26页 |
·实验楼建造的可行性 | 第26-27页 |
·实验室项目设计要求 | 第27页 |
·实验楼项目设计中的重点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与山地共生的原生态总体设计理念 | 第29-49页 |
·原生态设计基本原则及在山地校园建筑中的运用 | 第29-32页 |
·原生态设计理念 | 第29页 |
·山地环境下原生态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 | 第29-30页 |
·原生态设计在山地校园建筑中的运用 | 第30-32页 |
·融合地形进行体块与空间的布局设计 | 第32-39页 |
·体块设计与组合方式 | 第32-34页 |
·建筑群与山体的结合方式 | 第34-38页 |
·主要出入口以及广场的确定 | 第38页 |
·最终方案的总平设计 | 第38-39页 |
·外部生态环境的利用与改造 | 第39-44页 |
·生态环境的利用 | 第40-42页 |
·景观环境的改造 | 第42-44页 |
·利用地形进行交通组织 | 第44-48页 |
·动态交通系统设计 | 第44-47页 |
·静态交通系统设计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综合性实验楼功能空间组织及其通用性设计 | 第49-69页 |
·建筑群体的空间关系 | 第49-52页 |
·不同功能单体的有机布置 | 第49-50页 |
·组团院落和建筑庭院 | 第50-52页 |
·实验楼单体的功能空间组织 | 第52-62页 |
·实验建筑的发展模式 | 第52-54页 |
·实验楼整体平面布局 | 第54页 |
·实验室单元模块 | 第54-55页 |
·实验室平面类型 | 第55-56页 |
·化学实验室特点 | 第56-57页 |
·项目实验楼平面设计 | 第57-62页 |
·交通流线的组织 | 第62-67页 |
·水平交通组织 | 第62-63页 |
·垂直交通组织 | 第63-64页 |
·利用山地对建筑各出入口的布置 | 第64-67页 |
·实验楼的综合性发展及其通用性设计 | 第67-68页 |
·实验楼综合性发展及其通用性概念 | 第67页 |
·功能空间的通用性设计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融入山地环境与校园整体格局中的形态及立面设计 | 第69-82页 |
·建筑形态与山地的整体协调 | 第69-70页 |
·建筑形态与山地的协调 | 第69-70页 |
·山水精神的承载 | 第70页 |
·建筑立面与校园整体格局间的处理 | 第70-75页 |
·校区原有的建筑风格 | 第71-73页 |
·建筑立面的处理 | 第73-74页 |
·校园文化的体现 | 第74-75页 |
·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 | 第75-81页 |
·立面材质与色彩 | 第75-79页 |
·立面元素运用与细部推敲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实验楼能耗特点及其节能设计 | 第82-87页 |
·实验楼的能耗特点和当地气候 | 第82-83页 |
·实验楼的能耗特点 | 第82-83页 |
·南京气候特征 | 第83页 |
·实验楼项目中的节能设计 | 第83-86页 |
·实验楼总体节能设计 | 第83-84页 |
·实验楼单体节能设计 | 第84-85页 |
·其他节能措施的使用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束语 | 第87-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附录图纸 | 第93-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