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评论、欣赏论文

姚盛昌交响音乐史诗《东方慧光》的音乐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0页
第一章 交响音乐史诗《东方慧光》概述第10-29页
 第一节 《东方慧光》的创作过程与背景第10-17页
  一、佛教音乐在中国第10-14页
   1. 佛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第10-11页
   2. 佛教音乐的特点第11页
   3. 佛教音乐与民间音乐的融合第11-12页
   4. 佛教音乐的研究第12-14页
  二、姚盛昌与《东方慧光》第14-17页
   1. 关于作者第14-15页
   2. 创作动机第15-16页
   3. 社会评价第16-17页
 第二节 《东方慧光》的音乐分析第17-29页
  一、第一乐章《菩提树下》第18-20页
  二、第二乐章《白马东来》第20-21页
  三、第三乐章《地藏菩萨颂》第21-23页
  四、第四乐章《慈航普渡》第23-24页
  五、第五乐章《普贤文殊颂》第24-26页
  六、第六乐章《祈祝世界和平》第26-29页
第二章 《东方慧光》作品中的继承与创新第29-37页
 第一节 《东方慧光》作品中的继承第29-34页
  一、形式上的继承第29-32页
   1. 西方音乐的继承第29-32页
   2. 中国音乐的继承第32页
  二、内容上的继承第32-34页
   1. 佛经、佛教典故第32-33页
   2. 佛教伦理思想第33-34页
 第二节 《东方慧光》作品中的创新第34-37页
  一、形式上的创新第34-36页
   1. 佛乐的交响化第34-35页
   2. 创作技法第35-36页
  二、内容上的创新第36-37页
第三章 《东方慧光》的艺术特色与思想体现第37-45页
 第一节 《东方慧光》的艺术特色第37-38页
  一、耳目一新的音响效果第37页
  二、散而有序的音乐结构第37页
  三、沉浸浓郁的东方色彩第37-38页
 第二节 《东方慧光》的思想体现第38-45页
  一、第一乐章《菩提树下》第39-40页
  二、第二乐章《白马东来》第40页
  三、第三乐章《地藏菩萨颂》第40-41页
  四、第四乐章《慈航普渡》第41页
  五、第五乐章《普贤文殊颂》第41-42页
  六、第六乐章《祈祝世界和平》第42-45页
第四章 《东方慧光》折射出的中国当代交响乐发展第45-49页
 第一节 《东方慧光》所体现的中国交响乐民族化发展途径第45-47页
 第二节 《东方慧光》所体现的中国交响乐民族化创作的特征第47-49页
  一、民族音乐的基础素材是创作的主要源泉第47-48页
  二、题材鲜明,思想深刻第48页
  三、创作过程中具有的多样化特点第48-49页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后记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团结源远流长,香妃入关万古流芳--扬琴叙事曲《香妃情》分析
下一篇: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的创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