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 研究动机与研究问题 | 第7-9页 |
第一章 教师身份认同之相关学术论述 | 第9-19页 |
第一节 相关文献探讨 | 第9-15页 |
第二节 本文的概念界定及研究架构 | 第15-19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历程 | 第19-25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0-21页 |
第三节 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21-24页 |
第四节 研究立场与研究伦理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舒纯老师叙说的生命故事 | 第25-46页 |
第一节 踏上教师之路——在师范学院的青春岁月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在山里“自己摸索”的日子 | 第27-29页 |
一、 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展教学 | 第28页 |
二、 开发教具、办标本展览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来到城镇——不一样的天地 | 第29-33页 |
一、 投身美术课程教学尝试电教投影的研究 | 第29-31页 |
二、 专业研修 | 第31-33页 |
第四节 走入海淀——一个个蹒跚的脚印 | 第33-46页 |
一、 专业研修——“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 | 第33-36页 |
二、 走在科学新课改的路上 | 第36-40页 |
三、 师生关系——与学生之间的那些难忘故事 | 第40-42页 |
四、 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脱胎换骨”的自我 | 第42-44页 |
五、 舒纯老师目前的生活样貌 | 第44-46页 |
第四章 舒纯老师身份认同的内涵及建构分析 | 第46-54页 |
第一节 舒纯老师的身份认同内涵分析 | 第46-47页 |
一、 舒纯老师的个人认同内涵分析 | 第46页 |
二、 舒纯老师的专业认同内涵分析 | 第46-47页 |
第二节 舒纯老师身份认同建构的生活史分析 | 第47-54页 |
一、 从个人角度分析 | 第47-48页 |
二、 从专业角度分析 | 第48-50页 |
三、 从社会角度分析 | 第50-53页 |
四、 综合讨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本研究的反思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8页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第59-60页 |
附录二 访谈实录示例 | 第60-64页 |
附录三 舒纯教师的成长随笔示例 | 第64-65页 |
附录四 舒纯教师《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课教学反思 | 第65-67页 |
附录五 研究日志示例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