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导论:生活世界、人的教化与世界观教育 | 第12-36页 |
第一节 作为世界观之最终根基的生活世界 | 第12-24页 |
一、人的生活的世界关联 | 第13-16页 |
二、“世界”一词的语义考察 | 第16-19页 |
三、世界作为生活世界 | 第19-24页 |
第二节 人的自我教化进程中的世界观教育 | 第24-36页 |
一、生活世界的矛盾与人的自我教化 | 第25-29页 |
二、世界观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 第29-32页 |
三、世界观教育的教化指向及归宿 | 第32-36页 |
第二章 世界观的生存本体性与世界观教育的本质 | 第36-61页 |
第一节 世界观的生存本体性和人与世界关系的建构 | 第37-45页 |
一、世界观的概念 | 第37-40页 |
二、世界观的生存本体性 | 第40-42页 |
三、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建构 | 第42-45页 |
第二节 世界观教育的一般概念 | 第45-51页 |
一、“世界观教育”概念的界定 | 第45-48页 |
二、世界观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 第48-49页 |
三、世界观教育与哲学教育 | 第49-51页 |
第三节 世界观教育的三重本质规定 | 第51-61页 |
一、世界开放本质 | 第51-54页 |
二、社会共契本质 | 第54-57页 |
三、境界超越本质 | 第57-61页 |
第三章 世界观的总体性与世界观教育科学和人文的统一 | 第61-85页 |
第一节 世界的统一性与世界观的总体性 | 第62-68页 |
一、世界的统一性 | 第62-64页 |
二、世界经验的多样性 | 第64-66页 |
三、世界观的总体性 | 第66-68页 |
第二节 世界观之总体性的现代性进展 | 第68-76页 |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和冲突 | 第69-71页 |
二、世界观之总体性的失落: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 | 第71-74页 |
三、科学和人文的融合与世界观之总体性的回复 | 第74-76页 |
第三节 世界观教育科学和人文的统一 | 第76-85页 |
一、世界观教育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概念及当代意义 | 第76-78页 |
二、世界观教育科学和人文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78-81页 |
三、实现世界观教育科学和人文统一的基本要求 | 第81-85页 |
第四章 世界观的交互主体性建构与世界观教育的对话策略 | 第85-109页 |
第一节 世界观的交互主体性建构 | 第86-93页 |
一、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建构过程 | 第86-88页 |
二、世界观建构的交互主体性 | 第88-91页 |
三、世界观在个体之间的共享 | 第91-93页 |
第二节 世界观教育作为一个交往过程 | 第93-101页 |
一、世界观教育是一种交往活动 | 第93-96页 |
二、世界观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 第96-98页 |
三、世界观教育交往的理解导向 | 第98-101页 |
第三节 世界观教育的对话策略 | 第101-109页 |
一、何谓世界观教育的对话策略 | 第101-103页 |
二、世界观教育对话的具体展开 | 第103-105页 |
三、世界观教育对话的最终基础 | 第105-109页 |
结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的理想追求 | 第109-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8页 |
后记 | 第118-119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