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21页 |
一、战争观何以成为问题? | 第9-11页 |
二、把握战争问题的主要思想方式 | 第11-14页 |
三、变革战争观念的思维方式 | 第14-21页 |
第一章 战争观及其思维方式的人性理解 | 第21-38页 |
一、“人的观点”的战争观及其思维方式 | 第21-27页 |
(一) 战争观及其思维方式的理论把握 | 第21-23页 |
(二) 以“人的观点”来思考战争问题的思维方式 | 第23-25页 |
(三) 以“人的观点”为核心的战争观念 | 第25-27页 |
二、人类的战争实践及其属人本质 | 第27-32页 |
(一) 战争目的和战争根据的属人意义 | 第27-29页 |
(二) 战争形式和战争本质的人性根源 | 第29-31页 |
(三) 战争性质和战争作用的人本内涵 | 第31-32页 |
三、战争演变与人类发展的一致性 | 第32-38页 |
(一) 人类发展形态的演进决定战争目的的变化 | 第32-35页 |
(二) 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决定战争形态的转换 | 第35-36页 |
(三) 人类发展的历史趋势决定着战争的历史命运 | 第36-38页 |
第二章 战争观演变的历史逻辑 | 第38-50页 |
一、战争观演变的实践基础 | 第38-40页 |
(一) 人类发展的实践需要决定着战争观的历史演变 | 第38-39页 |
(二) 战争观的演变以人类战争实践的发展为基础 | 第39-40页 |
二、战争观演变的人性观前提 | 第40-43页 |
(一) 战争观及战争文化的人性观内核 | 第40-42页 |
(二) 战争观演变的人性观根据 | 第42-43页 |
三、战争观演变的历史阶段及思想逻辑 | 第43-50页 |
(一) 战争观演变的历史阶段 | 第44-48页 |
(二) 战争观演变的思想逻辑 | 第48-50页 |
第三章 传统战争观的思维方式批判 | 第50-73页 |
一、中国传统战争观的文化特质及其思维方式 | 第51-57页 |
(一) 中国传统战争观的文化基础 | 第51-53页 |
(二) 中国传统战争观的“伦理性”特质 | 第53-55页 |
(三) 中国传统战争观的“道义性”思维方式 | 第55-57页 |
二、西方传统战争观的文化特质及其思维方式 | 第57-65页 |
(一) 西方传统战争观的文化基础 | 第57-60页 |
(二) 西方传统战争观的“理性化”传统 | 第60-63页 |
(三) 西方传统战争观的“对象性”思维 | 第63-65页 |
三、中西传统战争观的思想批判 | 第65-73页 |
(一) 中西传统战争观的人类性价值 | 第65-68页 |
(二) 中国传统战争观的思想局限 | 第68-70页 |
(三) 西方传统战争观的思想局限 | 第70-73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历史性变革 | 第73-94页 |
一、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哲学基础 | 第73-80页 |
(一) “改变世界”的哲学观变革与人类解放的社会理想 | 第73-75页 |
(二) 马克思关于人类进步与解放的历史观变革 | 第75-77页 |
(三) 哲学批判与现实批判相统一的新哲学观 | 第77-80页 |
二、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变革 | 第80-88页 |
(一) 关于战争立场与目的的观念 | 第80-82页 |
(二) 关于战争性质与任务的观念 | 第82-83页 |
(三) 关于战争主体的观念 | 第83-85页 |
(四) 关于战争价值与态度的观念 | 第85-88页 |
三、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当代价值 | 第88-94页 |
(一)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及其思维方式的当代价值 | 第88-91页 |
(二)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思想启示 | 第91-94页 |
第五章 “类思维”的战争观及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 | 第94-112页 |
一、当代战争的特点及其趋势 | 第94-99页 |
(一) 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 第94-96页 |
(二) 当代战争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96-99页 |
二、战争观的当代反思与“类思维”的战争观 | 第99-106页 |
(一) 战争观的当代反思 | 第99-102页 |
(二) “类思维”的战争观 | 第102-106页 |
三、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及其军事变革 | 第106-112页 |
(一) 时代主题的转变与“和平发展”的理念 | 第106-108页 |
(二)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类思维” | 第108-112页 |
结语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5页 |
后记 | 第115-116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