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绪论第14-22页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4-16页
  1. 选题背景第14-15页
  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二) 研究综述第16-20页
  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8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18-20页
 (三)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 文献研究法第20-21页
  2. 案例分析法第21页
  3. 问卷调查法第21页
 (四) 创新点第21-22页
  1. 研究角度力求创新第21页
  2. 研究方法力求创新第21页
  3. 研究实践性力求创新第21-22页
一、 “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阐述第22-33页
 (一) 相关概念阐释第22-23页
  1. “90 后”大学生第22页
  2. 感恩及感恩教育第22-23页
 (二) “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理论依据第23-27页
  1. 哲学依据——关心理论第23-24页
  2. 伦理学依据——孝悌伦理观第24-25页
  3. 心理学依据——人本心理学第25-26页
  4. 教育学依据——情感教育理论第26-27页
 (三) 加强“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第27-30页
  1. 传承民族传统美德的迫切需要第27页
  2.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第27-28页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第28页
  4.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第28-29页
  5. 促进“90 后”大学生完善自我的内在要求第29-30页
 (四) “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内容第30-33页
  1. 感恩父母的养育第30页
  2. 感恩老师的培育第30-31页
  3. 感恩社会和他人的赋予第31页
  4. 感恩自然的赐予第31-33页
二、 “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调查分析第33-49页
 (一) “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第33-34页
  1. 调查目的第33页
  2. 调查对象第33页
  3. 调查程序第33页
  4. 调查方法第33页
  5. 问卷编制第33-34页
 (二) “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取得的成绩第34-36页
  1. “90 后”大学生感恩意识逐渐增强第34-35页
  2. “90 后”大学生感恩行为日渐增多第35页
  3. 部分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第35-36页
 (三) “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46页
  1. 部分“90 后”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第36-42页
  2. “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严重第42-46页
 (四) “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第46-49页
  1. 社会缺乏浓厚的感恩氛围第46页
  2. 高校感恩教育的形式化和功利化第46-47页
  3. 家庭感恩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偏颇第47-48页
  4. 大学生感恩意识和认知的匮乏第48-49页
三、 加强“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路径第49-56页
 (一) 营造感恩的社会氛围,宣传感恩教育思想第49-50页
  1. 发挥媒体舆论作用,净化感恩文化环境第49页
  2. 深入挖掘感恩事迹,树立感恩道德榜样第49-50页
  3. 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建立感恩社会机制第50页
 (二) 坚持高校主阵地,注重感恩教育实效第50-53页
  1. 感恩教育课程专门化,建立感恩考核机制第50-51页
  2. 创新感恩主题活动,营造感恩校园氛围第51页
  3. 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实现感恩内化第51-52页
  4.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传授感恩道理第52-53页
 (三) 采用正确教育方式,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第53-54页
  1. 树立感恩榜样,优化家庭感恩氛围第53页
  2. 转变教育理念,重塑家庭感恩情怀第53-54页
  3. 加强感恩实践,培养子女感恩意识第54页
 (四) 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感恩认知第54-56页
  1. 崇尚感恩教育的慎独精神第54-55页
  2. 深化感恩教育的自省意识第55页
  3. 坚持感恩教育的身体力行第55-56页
结束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非理性因素对大学生爱国行为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