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7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一) 国外森林城市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二) 国内森林城市研究综述 | 第14页 |
(三) 国内外有关政府职能的理解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5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5-16页 |
五、主要框架 | 第16-17页 |
一、森林城市基本理论及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 第17-20页 |
(一) 森林 | 第17-18页 |
(二) 森林城市 | 第18页 |
(三) 城市森林生态学理论 | 第18页 |
(四)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 第18-20页 |
二、青岛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前期工作实绩 | 第20-29页 |
(一) 青岛市城市概况及城市特色 | 第20-21页 |
(二) 青岛市目前森林资源建设实绩 | 第21-23页 |
1. 目前森林资源建设概况 | 第21页 |
2. 目前森林资源建设实绩 | 第21-23页 |
(三) 青岛市目前湿地资源建设实绩 | 第23-24页 |
1. 滨海湿地 | 第24页 |
2. 河流湿地 | 第24页 |
3. 库塘湿地 | 第24页 |
4. 沼泽草甸湿地 | 第24页 |
(四) 青岛市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建设实绩 | 第24-26页 |
1. 建成区绿地 | 第24-25页 |
2. 城市环境质量 | 第25-26页 |
(五) 青岛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前期已确立的建设原则和目标 | 第26-29页 |
1. 建设原则 | 第26-27页 |
2. 建设目标 | 第27-29页 |
三、青岛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前期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一) 森林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等重要指标落后 | 第29-30页 |
(二) 森林健康程度一般,森林质量不高 | 第30页 |
(三) 森林文化滞后,保护意识差,森林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破坏 | 第30-31页 |
(四) 林业经济效果不够突出,对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识不强 | 第31页 |
(五) 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发展速度较慢 | 第31-32页 |
四、青岛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前期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一) 土地政策限制,绿化让路建设,造林空间受到制约 | 第32页 |
(二) 基础较差,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 第32-33页 |
(三) 生态文化认识不到位,森林资源受到破坏 | 第33页 |
(四) 法律法规不完善,立法滞后 | 第33页 |
(五) 科技力量不足,科技研发能力薄弱 | 第33页 |
(六) 生态间隔区理念未深入贯彻执行 | 第33-35页 |
五、对青岛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后期的建议 | 第35-41页 |
(一)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后期要把握的宏观布局 | 第35-36页 |
1. 维护青岛中心城区和四个县级市城区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打造宜居生态环境 | 第35页 |
2. 保护青岛林水结合的生态中轴,构建环湾三大生态间隔带 | 第35页 |
3. 形成一条全域的绿色生态屏障,完善多点组团的森林生态网络建设 | 第35-36页 |
4. 建立三级生态间隔区,严格控制生态间隔区范围,引导城市组团发展 | 第36页 |
(二)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后期要注意的建设重点 | 第36-37页 |
1. 实施重点工程,提升森林质量 | 第36页 |
2. 开展创建森林社区工作,实现让城市走进森林 | 第36页 |
3. 推进万亩林场建设力度,保证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 第36-37页 |
4. 扶持森林园区建设,增大生态节点覆盖度 | 第37页 |
5. 深化湿地保护和湿地治理,促进湿地的城市之肾功能的发挥 | 第37页 |
6. 加强采石坑和裸露山体修复治理,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 第37页 |
(三)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后期的建设建议 | 第37-41页 |
1. 加大投入力度,充实资本支撑 | 第37页 |
2. 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 | 第37-38页 |
3. 积极推进高效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 第38页 |
4. 积极促进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 第38-39页 |
5. 积极推进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工作 | 第39-40页 |
6. 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第40页 |
7. 积极拓展生态林业科学发展空间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