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7-18页 |
第2章 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 第18-25页 |
·有关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农民工的涵义 | 第18-19页 |
·农民工的特点 | 第19-21页 |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 第21-22页 |
·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 第22-24页 |
·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 第22页 |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22-23页 |
·有利于农民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 第23页 |
·有利于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 第25-38页 |
·农民工当前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 第25-30页 |
·保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 第25-26页 |
·学习文化知识、自我发展的意识加强 | 第26-27页 |
·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 | 第27-28页 |
·社会压力较大,心理问题严重 | 第28-29页 |
·责任感不强,缺乏社会公德 | 第29-30页 |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缺乏长效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综合机制 | 第30-31页 |
·教育主体缺失,缺乏专业性 | 第31页 |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模糊 | 第31-32页 |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健全 | 第32-33页 |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33-37页 |
·缺乏对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足够重视 | 第33-34页 |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滞后,方法缺乏针对性 | 第34-35页 |
·缺乏有利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 | 第35-36页 |
·农民工自身的局限性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改进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38-55页 |
·构建和完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 | 第38-42页 |
·建设和发展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 第38-39页 |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 第39-41页 |
·建立农民工权益维护长效机制,体现社会公正 | 第41页 |
·推行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体系格局 | 第41-42页 |
·明确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 第42-45页 |
·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会、社区的作用 | 第42-44页 |
·强化农民工用人单位的责任 | 第44页 |
·农民工户籍所在地政府做好配合教育工作 | 第44-45页 |
·改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 第45-47页 |
·提高农民工物质生活待遇,改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环境 | 第45-46页 |
·保障农民工政治权利,改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环境 | 第46页 |
·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改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环境 | 第46-47页 |
·丰富和完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 第47-51页 |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47-48页 |
·加强农民工的法制教育 | 第48页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 第48-49页 |
·加强劳动纪律观念和安全观教育 | 第49-50页 |
·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 第50-51页 |
·提升农民工的自我发展能力 | 第51-54页 |
·注重农民工的自我教育 | 第51-52页 |
·规划农民工的职业发展 | 第52页 |
·强化农民工的人际交往能力 | 第52-53页 |
·提升农民工的社会责任感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