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全文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植物对氯的吸收和运输 | 第16-17页 |
·植物对氯的吸收 | 第16页 |
·植物对氯的运输 | 第16-17页 |
·氯对植物的营养功效 | 第17-18页 |
·氯素对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效应 | 第18-21页 |
·植物体内硝酸盐的分布及其利用 | 第18-19页 |
·氯对植物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 第19-21页 |
·氯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 第21-22页 |
·植物的耐氯性 | 第22-24页 |
·植物耐氯分类 | 第22-23页 |
·植物耐氯机理 | 第23-24页 |
·结束语和展望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外源氯处理对油菜幼苗生长、营养元素及离子吸收分配的效应 | 第26-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供试材料 | 第26-27页 |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7页 |
·项目的测定、计算和方法 | 第27-28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42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Cl~-吸收和体内分配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全N、全P吸收和体内分配的影响 | 第31-35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K~+、Ca~(2+)、Mg~(2+)吸收和体内分配的影响 | 第35-41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NO_3~-、NH_4~+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2-46页 |
第三章 外源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光合色素及其光合特征的影响 | 第46-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供试材料 | 第47页 |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47页 |
·项目的测定、计算和方法 | 第47-48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叶绿素(Chl)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第49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气孔导度(Gs)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细胞间CO_2浓度(Ci)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蒸腾速率(Tr)的影响 | 第51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气孔限制值(Ls)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表面温度的影响 | 第53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53-56页 |
第四章 外源氯处理对油菜幼苗氮素相关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 第56-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供试材料 | 第57页 |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57页 |
·项目的测定、计算和方法 | 第57-59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 | 第59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细胞膜和液泡膜质子泵水解活力对不同外源氯处理下油菜幼苗的响应 | 第64-7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8页 |
·供试材料 | 第65页 |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65-66页 |
·项目的测定、计算和方法 | 第66-68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根和叶中细胞膜H~+-ATPase的影响 | 第68-71页 |
·不同浓度氯处理对油菜幼苗根和叶中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的影响 | 第71-72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72-74页 |
全文结论 | 第74-76页 |
全文创新点 | 第76-78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