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施氮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生理基础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摘要 | 第12页 |
1 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12-14页 |
2 氮肥对小麦群体结构的影响 | 第14-15页 |
3 氮肥对小麦光合劳光特性的影响 | 第15-18页 |
4 氮肥对小麦旗叶衰老特性的影响 | 第18页 |
5 氮肥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 第18-20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9页 |
Abstract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减量施氮对小麦产量和群体结构的影响 | 第30-48页 |
摘要 | 第30-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设计 | 第31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1-32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第31-32页 |
·干物质积累转运 | 第32页 |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 | 第32-35页 |
·籽粒产量 | 第32-33页 |
·产量构成因素 | 第33-35页 |
·叶面积指数 | 第35-36页 |
·茎蘖数 | 第36-37页 |
·干物质积累 | 第37-39页 |
·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 | 第37-38页 |
·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 | 第38-39页 |
·干物质转运 | 第39-41页 |
·功能叶干物质转运 | 第39-40页 |
·花前干物质转运 | 第40-41页 |
·产量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 第41-4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Abstract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和旗叶衰老的影响 | 第48-62页 |
摘要 | 第48-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页 |
·试验设计 | 第49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49页 |
·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 | 第49页 |
·叶绿素荧光 | 第49页 |
·SOD、POD活性和MDA含量 | 第49页 |
·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 | 第49页 |
·数据分析 | 第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旗叶SPAD | 第49-50页 |
·旗叶净光合速率 | 第50-51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 | 第51-53页 |
·旗叶抗氧化系统 | 第53-55页 |
·SOD活性 | 第53页 |
·POD活性 | 第53-54页 |
·MDA含量 | 第54-55页 |
·可溶性糖含量 | 第55-56页 |
·蔗糖含量 | 第56-5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Abstract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减量施氮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62-82页 |
摘要 | 第62-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试验设计 | 第63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63-64页 |
·氮素积累和转运 | 第63页 |
·NR、GS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 第63-64页 |
·数据分析 | 第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6页 |
·氮肥吸收利用效率 | 第64-67页 |
·旗叶氮代谢酶活性 | 第67-68页 |
·硝酸还原酶活性 | 第67页 |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 第67-68页 |
·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 | 第68-71页 |
·开花期氮含量 | 第68-69页 |
·成熟期氮含量 | 第69-70页 |
·游离氨基酸含量 | 第70-71页 |
·氮积累量 | 第71-73页 |
·开花期氮素积累量 | 第71-72页 |
·成熟期氮素积累量 | 第72-73页 |
·氮转运 | 第73-76页 |
·产量与氮效率的关系 | 第7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Abstract | 第80-82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82-92页 |
摘要 | 第82页 |
1 讨论 | 第82-86页 |
·减量施氮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82-83页 |
·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和旗叶衰老的影响 | 第83-84页 |
·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83-84页 |
·减量施氮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 | 第84页 |
·减量施氮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84-86页 |
2 结论 | 第86页 |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86页 |
4 研究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Abstract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