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8页 |
·配合物的研究历史和进展 | 第16-22页 |
·配合物的分类 | 第17-18页 |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性能 | 第18-19页 |
·配合物的应用 | 第19-22页 |
·邻菲罗啉衍生物的发展 | 第22-24页 |
·[2,3-f]吡嗪并[1,10]邻菲罗啉(dpq)配合物的研究 | 第22-23页 |
·1-氢-咪唑[4,5-f][1,10]邻菲罗啉(IP)配合物的研究 | 第23-24页 |
·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方案 | 第24-28页 |
·论文的立题依据 | 第24-25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第二章 配体的合成与配合物单晶制备 | 第28-38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邻菲罗啉衍生物的合成 | 第31-34页 |
·1,10-邻菲罗啉-5,6-二酮(Dione)的合成 | 第31-32页 |
·2-(4-甲氧基)-1氢-咪唑[4,5-f][1,10]邻菲罗啉(MOPIP)和2-(9-蒽)-1氢-咪唑[4,5-f][1,10]邻菲罗啉(AIP)的合成 | 第32-33页 |
·2-甲基吡嗪[3,2-f:2',3'-h]喹喔啉(Medpq)的合成 | 第33-34页 |
·邻菲罗啉衍生物合成条件的探讨 | 第34-35页 |
·配合物单晶制备方法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由MOPIP(AIP)配体构筑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测定 | 第38-78页 |
·引言 | 第38页 |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8-42页 |
·[Cd_4(MOPIP)_(12)]·(H_2O)9(1)的合成 | 第38-39页 |
·[Mn_2(MOPIP)_6]·(H_2O)_6(2)的合成 | 第39页 |
·[Cu(MOPIP)_2]·(OH)_2(3)的合成 | 第39页 |
·[Ni(MOPIP)_3]·H_2O·C_6H_5O_3(4)的合成 | 第39-40页 |
·[Ag_2(MOPIP)(HMOPIP)]_n·nNO_3·1.5nH_2O(5)的合成 | 第40页 |
·[Cr(MOPIP)_2]Cl(6)的合成 | 第40页 |
·[Co(MOPIP)(HMOPIP)_2]·(OH)_2·3H_2O(7)的合成 | 第40-41页 |
·[Cu_2(MOPIP)2]_n(8)的合成 | 第41页 |
·[Zr(MOPIP)_3]·(OH)·3H_2O(9)的合成 | 第41页 |
·[Co(AIP)(HAIP)_2]·(OH)_2(10)的合成 | 第41-42页 |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及讨论 | 第42-69页 |
·晶体结构的测定和晶体学数据 | 第42-44页 |
·配合物(1)-(10)的结构描述及讨论 | 第44-69页 |
·配合物的性质研究 | 第69-77页 |
·配合物(1)-(10)的热失重 | 第69-71页 |
·配合物(3)和(6)的理论计算 | 第71-74页 |
·配合物(2)-(4)对染料的催化降解作用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由Medpq配体构筑的几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测定 | 第78-112页 |
·引言 | 第78-79页 |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9-82页 |
·[Ni(1,2-BDC)(Medpq)(H_2O)_3](11)的合成 | 第79-80页 |
·[Cd(1,4-BDC)(Medpq)·H_2O]_n(12)的合成 | 第80页 |
·[Co(1,4-BDC)(Medpq)·H_2O]n(13)的合成 | 第80页 |
·[Co(Medpq)(PDC)·H_20]_(2n)·2.4nH_2O(14)的合成 | 第80-81页 |
·[Cd(Medpq)(PDC)·H_20]n·nH_20(15)的合成 | 第81页 |
·{[Mn(1,2-BDC)(Medpq)(H_2O)]·0.25nH_2O}_n(16)的合成 | 第81页 |
·[Mn(Medpq)(PDC)·H_2O]_n·2nH_20(17)的合成 | 第81-82页 |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及讨论 | 第82-104页 |
·晶体结构的测定和晶体学数据 | 第82-84页 |
·配合物(11)-(17)的结构描述及讨论 | 第84-104页 |
·配合物的性质研究 | 第104-109页 |
·配合物(11)-(17)的热失重 | 第104-106页 |
·配合物(11)的理论计算 | 第106-107页 |
·配合物(12)、(14)和(15)的发光性质 | 第107-108页 |
·配合物(12)和(13)对染料的催化降解作用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结论 | 第112-114页 |
·展望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2-133页 |
中英文符号与缩写对照表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