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恶意诉讼规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国内研究状况第10-12页
     ·国外研究状况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民事恶意诉讼概述第14-22页
   ·民事恶意诉讼的概念第14页
   ·民事恶意诉讼与相似概念的区别第14-15页
   ·民事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第15-17页
     ·主观恶意第15-16页
     ·损害事实第16-17页
     ·直接因果关系第17页
   ·民事恶意诉讼的主要表现形式第17-19页
     ·假意诉讼第17-18页
     ·欺诈诉讼第18页
     ·骚扰诉讼第18页
     ·炒作诉讼第18-19页
   ·民事恶意诉讼的危害第19-21页
     ·有损于诉讼制度设置的目的第19页
     ·违背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第19-20页
     ·有损于法律权威和司法信仰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民事恶意诉讼的比较法研究第22-29页
   ·大陆法系对民事恶意诉讼的法律调整第22-25页
     ·罗马法第22-23页
     ·法国法第23-24页
     ·德国法第24页
     ·日本法第24-25页
   ·英美法系对民事恶意诉讼的法律调整第25-27页
     ·英国法第26页
     ·美国法第26-27页
   ·域外规制方式的比较和对我国的启示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我国民事恶意诉讼存在的原因第29-36页
   ·我国民事恶意诉讼存在的原因分析第29-35页
     ·刑事法律体系中缺少责任追究制度第29页
     ·民事法律体系中缺少侵权责任承担的规定第29-31页
     ·民事诉讼法对行为手段规定过窄第31页
     ·庭前准备程序形同虚设第31-32页
     ·对上诉的条件规定过于宽泛第32页
     ·撤诉的决定权基本被原告和法官掌握第32-33页
     ·可提起撤销之诉的案外人范围过窄第33-34页
     ·司法环境和公民道德建设中存在问题过多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5章 规制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的建议第36-46页
   ·实体层面的规制第36-40页
     ·设立民事侵权赔偿制度第36-38页
     ·完善刑事责任追究制度第38-40页
   ·程序层面的规制第40-44页
     ·加强对民事恶意诉讼的识别第40页
     ·完善庭前准备程序第40-41页
     ·细化关于上诉和撤诉的规定第41-42页
     ·设立诉讼担保制度第42-43页
     ·增强案外第三人保护力度第43-44页
   ·加强诉讼文化建设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作者简介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善我国的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
下一篇:循证刑事证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