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循证刑事证明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3页
     ·选题背景第9-1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3-16页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第13-14页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4-1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2章 循证刑事证明概述第17-28页
   ·循证刑事证明的产生条件第17-21页
     ·循证实践运动的科学化第17-19页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第19-20页
     ·大数据时代是循证刑事证明诞生的时代基础第20-21页
   ·循证刑事证明的含义第21-25页
     ·刑事证明的含义第21-22页
     ·循证的基本含义第22-23页
     ·循证刑事证明的含义第23-25页
   ·循证刑事证明的特征第25-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循证刑事证明的必要性第28-34页
   ·循证刑事证明的价值优势第28-31页
     ·有利于经验法则的运用第28-29页
     ·有利于填补法律漏洞第29-30页
     ·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第30-31页
   ·比较传统刑事证明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循证刑事证明的两大理论基础第34-41页
   ·实证主义理论第34-37页
     ·实证主义理论的内容第34-35页
     ·循证刑事证明与实证主义理论第35-37页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第37-40页
     ·社会建构理论的内容第37-38页
     ·循证刑事证明与社会建构理论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循证刑事证明模式第41-47页
   ·创立循证刑事证明协作中心第41-43页
   ·循证刑事证明的基本步骤第43-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攻读硕土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恶意诉讼规制研究
下一篇:论沉默权制度在我国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