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傳箋通釋》名物訓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第一节 马瑞辰與《毛诗传箋通释》 | 第7-9页 |
第二节 《毛诗传箋通释》的名物训释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僵值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毛诗传箋通释》的名物“名”、“實”研究 | 第15-41页 |
第一节 名物名稻研究 | 第15-28页 |
一、名物命名理據的探讨 | 第15-21页 |
二、名稻渊源流變的溯求 | 第21-23页 |
三、名物異名别稱的辨别 | 第23-28页 |
第二节 名物與文化关系研究 | 第28-34页 |
一、名物與典章制度 | 第28-32页 |
二、名物與风俗文化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名”、“實”辯證關係 | 第34-41页 |
一、解物得名 | 第34-37页 |
二、名實契合 | 第37-41页 |
第二章 《毛诗传箋通释》的名物訓释方法 | 第41-54页 |
第一节 “聲近通用” | 第41-45页 |
一、“雙聲通用” | 第41-43页 |
二、“疊韻通用”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句法相類” | 第45-48页 |
一、章节之间关联性 | 第46-47页 |
二、横贯多篇相似性 | 第47-48页 |
第三节 辨古書用字现象 | 第48-51页 |
一、古今字求名 | 第49-50页 |
二、據或體索名 | 第50-51页 |
第四节 運用方言、辭例 | 第51-54页 |
一、方言、俗语推通名 | 第52页 |
二、对文、散文辨異同 | 第52-54页 |
第三章 《毛诗传箋通释》的名物语義场觀 | 第54-72页 |
第一节 《毛诗传箋通释》所涉的名物语義场 | 第54-64页 |
一、语義场概述 | 第54-55页 |
二、《毛诗传箋通释》的名物语義场 | 第55-64页 |
第二节 《毛诗传箋通释》的语義场觀 | 第64-69页 |
一、歸属同類场 | 第64-67页 |
二、劃分子類场 | 第67-69页 |
第三节 《毛诗传箋通释》语義场觀形成背景 | 第69-72页 |
一、中國传统植物学背景 | 第69-70页 |
二、中國传统动物学背景 | 第70-72页 |
第四章 《毛诗传箋通释》的名物訓释贡献 | 第72-82页 |
第一节 训释方法的突破 | 第72-76页 |
一、辅以金石学 | 第72-74页 |
二、避门户之见 | 第74-76页 |
第二节 训释成果的求實 | 第76-82页 |
一、纠各家之误、提出已说 | 第76-79页 |
二、名物名原、物始的釐清 | 第79-82页 |
结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讀学位期间发表的学術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