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硬度检测机理及其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前言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现行乒乓球检测标准 | 第9-10页 |
·国内外乒乓球硬度检测现状 | 第10-11页 |
·硬度检测的国内外现状 | 第11-12页 |
·薄壁球壳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传统乒乓球硬度检测方法 | 第16-26页 |
·前言 | 第16页 |
·现行乒乓球硬度检测方法原理 | 第16-19页 |
·现行乒乓球硬度检测方法概述 | 第16-17页 |
·乒乓球特性分析 | 第17-18页 |
·传统检测过程中乒乓球的力学分析 | 第18-19页 |
·乒乓球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分析 | 第19-20页 |
·停留时间对乒乓球硬度检测的试验研究 | 第20-24页 |
·试验原理 | 第20页 |
·主要材料和试验仪器 | 第20-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乒乓球硬度检测新方法 | 第26-37页 |
·前言 | 第26页 |
·两种乒乓球硬度检测新方案 | 第26页 |
·限定极限载荷测量乒乓球的形变量 | 第26页 |
·限定极限形变量测量对应的载荷值 | 第26页 |
·试验部分 | 第26-28页 |
·试验装置设计要求 | 第26页 |
·试验装置 | 第26-27页 |
·极限载荷和极限位移的确定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试验结果处理 | 第28-29页 |
·相关曲线拟合函数简介 | 第28页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33页 |
·限定极限载荷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32页 |
·限定极限形变试验结果 | 第32-33页 |
·试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3-36页 |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乒乓球形变量指数分析 | 第34-35页 |
·乒乓球受载指数分析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乒乓球不同位置受冲击后速度检测的实验研究 | 第37-44页 |
·前言 | 第37页 |
·实验 | 第37-39页 |
·乒乓球硬度检测实验 | 第37-38页 |
·乒乓球受冲击后速度检测实验 | 第38-39页 |
·实验数据提取与处理 | 第39-41页 |
·乒乓球硬度检测实验数据提取与处理 | 第39-40页 |
·乒乓球受冲击后速度检测试验数据提取与处理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乒乓球硬度检测 | 第41页 |
·冲击乒乓球不同位置对乒乓球初速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实验分析与说明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准静态压缩下乒乓球变形与失稳过程实验研究 | 第44-56页 |
·前言 | 第44页 |
·乒乓球准静态压缩实验 | 第44-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乒乓球压缩变形现象及典型的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乒乓球准静态压缩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乒乓球由压平阶段到弹性变形阶段 | 第47-50页 |
·乒乓球由弹性变形阶段到屈曲阶段 | 第50-51页 |
·乒乓球变形、失稳过程分析 | 第51-54页 |
·乒乓球变形的弹性计算模型分析 | 第51-54页 |
·实验曲线与计算模型比较分析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56-5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57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一: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附录二:实验数据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