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师幼沟通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11-12页 |
1、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2、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4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主体间性思想的概说 | 第16-21页 |
(一) 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 第16-17页 |
1、个人主体性及其影响 | 第16页 |
2、主体间性的诞生 | 第16-17页 |
(二) 关于主体间性的多种理论及其实质 | 第17-19页 |
1、有关主体间性思想的各种理论 | 第17-18页 |
2、主体间性的概念及实质 | 第18-19页 |
(三) 主体间性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 第19-21页 |
1、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 | 第19-20页 |
2、对教育过程的新认识 | 第20页 |
3、引领教育研究走向人文关怀 | 第20-21页 |
二、师幼沟通概说 | 第21-27页 |
(一) “沟通”和“师幼沟通” | 第21-22页 |
1、沟通 | 第21-22页 |
2、师幼沟通 | 第22页 |
(二) 师幼沟通的特点 | 第22-23页 |
1、有关饮食起居的话题较多 | 第22页 |
2、非语言的肢体沟通比较常见 | 第22页 |
3、在沟通中幼儿老师更具主动性 | 第22-23页 |
(三) 目前师幼沟通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1、幼儿作为“人”的主体性容易被忽视 | 第23页 |
2、师幼之间冲突频繁 | 第23-24页 |
3、师幼之间沟通机会的不均等 | 第24页 |
(四) 师幼沟通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1、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师幼沟通的影响 | 第24-25页 |
2、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对师幼沟通的影响 | 第25页 |
3、师生观的局限对师幼沟通产生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三、走向“主体间性”的师幼沟通 | 第27-33页 |
(一) 主体间性理论对师幼沟通的适用性分析 | 第27页 |
1、幼儿具有主体性 | 第27页 |
2、幼儿是发展着的主体 | 第27页 |
(二) 主体间性视野下师幼沟通的目标 | 第27-28页 |
1、培养健全发展的人 | 第28页 |
2、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 第28页 |
(三) 主体间性视野下师幼沟通的内容 | 第28-29页 |
1、基于师幼生活经验的各种话题 | 第29页 |
2、内心情感的交流 | 第29页 |
(四) 主体间性视野下师幼沟通的人际特点 | 第29-31页 |
1、交互性 | 第30页 |
2、理解性 | 第30页 |
3、互惠性 | 第30页 |
4、平等性 | 第30-31页 |
5、宽容性 | 第31页 |
6、真诚性 | 第31页 |
(五) 达到理想沟通的现实途径 | 第31-33页 |
1、幼儿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 第31-32页 |
2、幼儿园管理者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