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伦理学: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2-15页 |
第一章 人类面临的全球生态问题及其根源的哲学反思 | 第15-23页 |
一、当代全球生态问题 | 第15-19页 |
(一) 全球变暖 | 第15-17页 |
(二) 环境污染 | 第17-18页 |
(三) 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 | 第18-19页 |
二、全球生态问题根源的哲学反思 | 第19-23页 |
第二章 解决生态危机的伦理学路径 | 第23-35页 |
一、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历史演进 | 第23-31页 |
(一) 潜生态伦理思想阶段 | 第24-25页 |
(二) 西方环境伦理学由潜到显的阶段 | 第25-28页 |
(三) 环境伦理学的兴盛时期 | 第28-31页 |
二、环境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 第31-35页 |
第三章 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困境及整合 | 第35-45页 |
一、发展困境 | 第35页 |
二、从环境美德伦理学中寻求补充 | 第35-37页 |
三、从东方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 第37-42页 |
(一) 儒家的“天人合一” | 第39页 |
(二) 佛教的“博爱意识” | 第39-40页 |
(三) 道家的“道法自然” | 第40-42页 |
四、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寻找智慧 | 第42-45页 |
第四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及实践指向 | 第45-53页 |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 | 第45-47页 |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45-46页 |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伦理学基础 | 第46-47页 |
二、 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指向 | 第47-53页 |
(一)确立新的价值取向 | 第47-48页 |
(二)加强环境伦理教育 | 第48-50页 |
(三)转变生产方式,树立新的发展观 | 第50-51页 |
(四)转变生活方式,树立新的消费观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