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政策视域下的小学非班主任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5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 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综述第9-12页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四、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3-15页
第一章 某市小学非班主任教师工作状态现状调查第15-26页
 第一节 某市小学非班主任教师工作状态情况描述第15-18页
  一、 个人成就感很低第15-16页
  二、 情感耗竭现象较为严重第16-17页
  三、 去个性化情况出现的频率较高第17-18页
 第二节 导致小学非班主任教师不良工作状态的一般归因分析第18-25页
  一、 某些教师特殊的人格特质是工作状态不良的内因第18-20页
  二、 受尊重、重视程度低使小学非班主任教师工作成就感较低第20-22页
  三、 待遇不理想令小学非班主任教师难以对工作全身心投入第22-23页
  四、 人际关系不协调导致小学非班主任教师无工作积极性第23-24页
  五、 制度不合理也是小学非班主任教师工作热情降低的原因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源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逆向思考第26-35页
 第一节 政策使小学非班主任教师教育效能感削弱第26-29页
  一、 班主任“人生导师”的定位对非班主任的冲击第26-27页
  二、 绩效工资向班主任倾斜对非班主任的消极影响第27-28页
  三、 明确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降低了非班主任的教学热情第28-29页
 第二节 发展空间的狭小使小学非班主任教师工作热情降低第29-34页
  一、 疏于培训使小学非班主任教师产生知识枯竭第29-30页
  二、 小学非班主任教师参加选拔学校干部的机会大大减少第30-31页
  三、 学校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使非班主任成为学校管理的“旁观者”第31-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小学非班主任教师应提高抵御职业倦怠的能力第35-42页
 第一节 小学非班主任教师自身应培养健康情绪第35-37页
  一、 培养乐观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第35-36页
  二、 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第36-37页
 第二节 小学非班主任教师应学会调适不良情绪第37-38页
  一、 通过转移注意力疏导负面情绪第37页
  二、 学会宣泄释放以获得心理平衡第37-38页
  三、 发挥自己的专长以找回自信心和成就感第38页
 第三节 小学非班主任教师要养成积极的工作习惯第38-41页
  一、 热爱自己的工作第39页
  二、 每天坚持总结工作第39-40页
  三、 合理转变自身角色、避免角色冲突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营造小学非班主任教师职业投入的良好环境第42-53页
 第一节 营造适宜小学非班主任教师职业发展的组织环境第42-47页
  一、 为小学非班主任教师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第43页
  二、 为小学非班主任教师营造宽松愉悦的人文环境第43-44页
  三、 尊重并尽量满足小学非班主任教师的合理需求第44-45页
  四、 防止职业倦怠心理在教师间交叉“传染”第45-47页
 第二节 努力营造小学非班主任教师职业投入的政策环境第47-51页
  一、 制定教育政策应充分考虑小学非班主任教师的合法权益第48页
  二、 让小学非班主任教师真正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第48-49页
  三、 提高教育政策决策者的能力和素养第49-50页
  四、 建立教育政策执行的监督反馈机制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绩效工资政策背景下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隐性课程视角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以沈阳市浑南新区3所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