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31页 |
·细胞自噬 | 第9-16页 |
·mTOR-Atg1-Atg13 蛋白复合体 | 第12-14页 |
·PI3K 激酶复合物 | 第14-15页 |
·泛素样修饰 | 第15-16页 |
·自噬的生物学功能 | 第16-22页 |
·自噬与细胞存活 | 第16-17页 |
·自噬与细胞死亡 | 第17-18页 |
·自噬与蛋白聚集体的清除 | 第18-20页 |
·自噬与抗原呈递 | 第20-21页 |
·自噬与脂质代谢 | 第21-22页 |
·自噬与疾病发生 | 第22-23页 |
·组蛋白乙酰化酶 | 第23-27页 |
·组蛋白乙酰化酶 NuA4 的结构特征 | 第27-28页 |
·组蛋白乙酰化酶 NuA4 的生物学功能 | 第28-29页 |
·研究目标 | 第29-3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48页 |
·酵母菌株与质粒 | 第31-35页 |
·酵母菌株 | 第31-34页 |
·质粒 | 第34-35页 |
·培养基 | 第35-36页 |
·用于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 | 第35页 |
·用于培养酵母的培养基 | 第35-36页 |
·仪器设备 | 第36页 |
·试剂与抗体 | 第36-37页 |
·试剂 | 第36页 |
·抗体 | 第36-37页 |
·相关试剂配制 | 第37-38页 |
·酵母基因组 DNA 抽提试剂 | 第37页 |
·免疫印记相关试剂 | 第37-38页 |
·提取酵母基因组 DNA | 第38-39页 |
·引物设计与 PCR 扩增 | 第39页 |
·DNA 产物纯化试剂盒 | 第39-40页 |
·酶切 | 第40页 |
·酶连体系 | 第40页 |
·转化 | 第40-41页 |
·构建的验证 | 第41页 |
·酵母转化 | 第41页 |
·酵母菌落 PCR | 第41-42页 |
·基因定点突变 | 第42页 |
·酵母总蛋白的提取 | 第42页 |
·免疫共沉淀 | 第42-43页 |
·制备全细胞提取液 | 第42-43页 |
·免疫共沉淀 | 第43页 |
·乙酰化免疫共沉淀 | 第43-44页 |
·制备全细胞提取液 | 第43-44页 |
·免疫共沉淀 | 第44页 |
·酵母自噬的细胞生物学检测 | 第44页 |
·免疫印迹 | 第44-45页 |
·组蛋白乙酰化酶 NuA4 的纯化 | 第45页 |
·GST-Atg3 和 6XHis-Atg3 的纯化 | 第45页 |
·体外乙酰化实验 | 第45-46页 |
·Atg8 脂化实验 | 第46页 |
·质谱分析 Atg3 的乙酰化位点 | 第46页 |
·Tip60 稳定 Knockdown 细胞系的建立 | 第46页 |
·LC3 的免疫荧光染色 | 第46-48页 |
第3章 乙酰化酶 Esa1 参与了细胞自吞噬的发生 | 第48-57页 |
·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够诱导小鼠肾脏细胞发生自噬 | 第48-49页 |
·乙酰化酶 Esa1 参与了细胞自噬的发生 | 第49-57页 |
第4章 鉴定 Atg3 为乙酰化酶 Esa1 和去乙酰化酶 Rpd3 的作用底物 | 第57-65页 |
·鉴定 Atg3 为乙酰化酶 Esa1 的作用底物 | 第57-63页 |
·鉴定 Atg3 为去乙酰化酶 Rpd3 的作用底物 | 第63-65页 |
第5章 质谱鉴定 Atg3 乙酰化位点和位点功能分析 | 第65-72页 |
·质谱鉴定 Atg3 的乙酰化位点 | 第65-66页 |
·Atg3 的乙酰化位点功能分析 | 第66-72页 |
第6章 Atg3 乙酰化水平的调控和生理意义 | 第72-79页 |
·Atg3 乙酰化水平的调控 | 第72-76页 |
·Atg3 乙酰化修饰的生理意义 | 第76-79页 |
第7章 Atg3 上保守的赖氨酸位点对细胞自噬的影响 | 第79-83页 |
第8章 Atg3 K292R 影响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意义 | 第83-89页 |
·Atg3 K292R 影响自噬的分子机制 | 第83-86页 |
·Atg3 K292R 影响自噬的生理意义 | 第86-89页 |
第9章 讨论与结论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