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软件构件化建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建模语言 | 第12-13页 |
·构件化建模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PLC软件构件化建模 | 第18-42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PLC软件建模与验证 | 第19-20页 |
·建模语言BIP | 第20页 |
·PLC领域建模语言 | 第20-26页 |
·原子构件 | 第21-22页 |
·连接子 | 第22-23页 |
·复合构件 | 第23页 |
·连接算子 | 第23-24页 |
·领域构件类型 | 第24-26页 |
·PLC系统特征建模 | 第26-31页 |
·PLC系统总体结构 | 第27页 |
·周期工作方式建模 | 第27-28页 |
·函数调用建模 | 第28-29页 |
·定时器建模 | 第29-31页 |
·中断机制建模 | 第31页 |
·嵌入式系统分解的一般原则 | 第31-34页 |
·软硬件体系结构划分 | 第32-33页 |
·控制软件的层次化分解 | 第33-34页 |
·层次内部分解 | 第34页 |
·构件与系统模型的映射 | 第34页 |
·已有软件建模 | 第34-40页 |
·常用指令 | 第35页 |
·指令操作语义 | 第35-38页 |
·转换规则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基于领域知识的PLC模型静态检查方法 | 第42-55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基本理论 | 第43-45页 |
·格 | 第43-45页 |
·不动点理论 | 第45页 |
·一个例子 | 第45-46页 |
·多维特征系统 | 第46-50页 |
·领域约束 | 第46-47页 |
·构建领域概念格 | 第47-49页 |
·多维特征系统的定义 | 第49-50页 |
·约束函数 | 第50页 |
·包含关系检查 | 第50-54页 |
·包含关系 | 第50-52页 |
·结构约束 | 第52页 |
·检查方法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基于模型的PLC代码自动生成 | 第55-74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背景知识 | 第56-58页 |
·时间自动机 | 第56-57页 |
·PLC指令系统 | 第57-58页 |
·一个PLC例子 | 第58-63页 |
·双门控制简介 | 第59页 |
·形式化建模和验证 | 第59-63页 |
·平台无关模型到平台相关模型 | 第63-64页 |
·循环周期 | 第63页 |
·输入输出端口 | 第63页 |
·内存映射 | 第63-64页 |
·定时器 | 第64页 |
·PLC代码自动生成方法 | 第64-72页 |
·代码生成的步骤 | 第64-68页 |
·生成算法 | 第68页 |
·案例生成代码 | 第68-72页 |
·原型工具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原型系统与应用实例分析 | 第74-96页 |
·引言 | 第74-75页 |
·建模工具的设计和实现 | 第75-82页 |
·工具的设计原则和需求 | 第75-76页 |
·功能设计 | 第76-77页 |
·工具框架和实现 | 第77-79页 |
·静态检查的实现 | 第79-80页 |
·图形化界面 | 第80-82页 |
·无锡灵山梵宫门仓控制系统 | 第82-84页 |
·门仓系统建模 | 第84-92页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84-86页 |
·软件建模 | 第86-88页 |
·环境建模 | 第88-91页 |
·连接子 | 第91页 |
·模型的忠实度 | 第91-92页 |
·模型正确性检查 | 第92-93页 |
·领域约束检查 | 第92页 |
·模型仿真 | 第92-93页 |
·相关工作比较 | 第93-95页 |
·和BIP语言比较 | 第93-94页 |
·和其他建模方法比较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8页 |
·工作总结 | 第96-97页 |
·研究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