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鬼故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二、学术史综述 | 第8-12页 |
三、本文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学术目标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网络鬼故事的兴起与发展 | 第15-22页 |
第一节 网络鬼故事的定义 | 第15-18页 |
第二节 网络鬼故事的存在语境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网络鬼故事的发展分期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网络鬼故事的分类及其传播过程 | 第22-37页 |
第一节 网络鬼故事的分类 | 第22-32页 |
一、盗墓鬼故事 | 第22-23页 |
二、校园鬼故事 | 第23页 |
三、出租车和公交车鬼故事 | 第23-25页 |
四、电梯鬼故事 | 第25-26页 |
五、殡仪馆鬼故事 | 第26-27页 |
六、手机短信鬼故事 | 第27-28页 |
七、通灵故事 | 第28-29页 |
八、鬼打墙、鬼遮眼、鬼压床类故事 | 第29-30页 |
九、黑白无常鬼故事 | 第30页 |
十、猫鬼故事 | 第30-31页 |
十一、网络鬼故事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网络鬼故事的传播过程 | 第32-37页 |
一、“5W”传播模式 | 第32-33页 |
二、网络鬼故事的传播过程 | 第33-35页 |
三、网络鬼故事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网络鬼故事的民间性特征 | 第37-43页 |
第一节 创作者和受众的匿名性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创作的集体性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语言的口头性 | 第39-41页 |
第四节 文本的变异性 | 第41-42页 |
第五节 传承的民间化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网络鬼故事的兴起和流传原因 | 第43-50页 |
第一节 科技发展的影响 | 第43页 |
第二节 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43-46页 |
一、阅读模式的快节奏化 | 第43-44页 |
二、心理需求的特殊化 | 第44-45页 |
三、文化消费行为的普遍化 | 第45-46页 |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46-50页 |
一、信仰传统的遗绪 | 第46-47页 |
二、叙事传统的借用 | 第47-48页 |
三、游戏娱乐传统的网络化 | 第48-50页 |
余论: 网络鬼故事与社会文明建设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