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文成县近十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7页
   ·选题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0-16页
     ·生态足迹理论第10-12页
     ·国外生态足迹研究第12-14页
     ·国内生态足迹研究第14-1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7-21页
   ·研究区域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主要内容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三章 文成县生态足迹指标与计算方法第21-27页
   ·生态足迹指标第21-22页
     ·基础指标第21页
     ·均衡因子第21-22页
     ·产量因子第22页
     ·生物多样性第22页
   ·生态足迹的模型第22-23页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第22-23页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第23页
   ·生态足迹模型延伸分析第23-27页
     ·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点第23-24页
     ·生态足迹模型的缺点第24-26页
     ·构建文成县生态足迹评价指标体系第26-27页
第四章 文成县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第27-51页
   ·文成县区域情况第27-37页
     ·地理位置第27页
     ·地貌与气候第27页
     ·动植物资源第27-28页
     ·土壤矿产第28页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第28-33页
     ·生态足迹相关指标十年变化情况第33-35页
     ·文成县区域条件和发展的特殊性评价第35-37页
   ·文成县2000年至2009年生态足迹动态核算分析第37-51页
     ·文成县生态足迹计算第37-41页
     ·文成县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第41-43页
     ·文成县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第43-44页
     ·文成县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分析第44-48页
     ·文成县万元GDP生态足迹及发展能力分析第48-51页
第五章 文成县2010年至2019年生态足迹预测第51-59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文成县2010年至2019年生态足迹预测第51-53页
     ·文成县生态足迹人口指标预测第51-52页
     ·文成县生态足迹变化趋势第52页
     ·文成县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第52-53页
     ·小结第53页
   ·文成县2010年至2019年生态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第53-59页
     ·生态足迹第54页
     ·生态承载力第54页
     ·生态环境第54-55页
     ·产业结构第55-56页
     ·科技含量第56页
     ·生活品位第56-59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与讨论第59-61页
   ·主要结论第59-60页
   ·讨论与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肉香特征香料对猪肉火腿肠风味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