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雁荡山景区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中雁景区概况 | 第14-22页 |
·自然地理 | 第14-17页 |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地质地貌 | 第14-15页 |
·水文气象 | 第15-17页 |
·森林植被 | 第17页 |
·野生动物 | 第17页 |
·历史沿革 | 第17-19页 |
·社会经济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中雁景区资源评价 | 第22-34页 |
·资源调查 | 第22-25页 |
·自然资源调查分析 | 第22-24页 |
·人文资源调查分析 | 第24-25页 |
·风景资源构成 | 第25-28页 |
·资源特色 | 第28-29页 |
·景源评价 | 第29-34页 |
·评价目的 | 第29页 |
·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评价单元与评价标准 | 第30页 |
·评价结果 | 第30-31页 |
·分区景观评价 | 第31-34页 |
第四章 中雁景区现状分析 | 第34-42页 |
·总体评价 | 第34页 |
·取得的成绩 | 第34-3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景区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 第38-42页 |
·发展优势 | 第38-39页 |
·制约因素 | 第39-40页 |
·与北雁荡山比较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中雁景区开发策略 | 第42-70页 |
·开发指导思想与原则 | 第42-43页 |
·指导思想 | 第42页 |
·开发原则 | 第42-43页 |
·景区定位 | 第43-45页 |
·性质与功能 | 第43页 |
·开发目标 | 第43-44页 |
·发展定位 | 第44-45页 |
·空间布局及其控制 | 第45-51页 |
·目标 | 第45页 |
·区内外布局关系、差异和联系 | 第45-46页 |
·区内布局与发展方向 | 第46页 |
·分区规划 | 第46-50页 |
·结构体系 | 第50页 |
·结构形态 | 第50-51页 |
·经济发展引导 | 第51-55页 |
·经济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51-53页 |
·经济发展的引导方向 | 第53页 |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 第53-55页 |
·环境容量分析 | 第55-57页 |
·生态原则 | 第55页 |
·游人容量 | 第55-57页 |
·居民容量 | 第57页 |
·保护培育 | 第57-59页 |
·生态保育对象和原则 | 第57-58页 |
·风景保育区 | 第58页 |
·一级保护区 | 第58页 |
·二级保护区 | 第58页 |
·三级保护区 | 第58-59页 |
·外围保护区 | 第59页 |
·核心保护区 | 第59页 |
·风景恢复区 | 第59页 |
·环境保护 | 第59-64页 |
·动植物保育 | 第59-60页 |
·水体环境保护措施 | 第60-62页 |
·噪声控制 | 第62页 |
·大气污染控制 | 第62-63页 |
·风景林抚育 | 第63-64页 |
·游览线路组织 | 第64-66页 |
·组织原则 | 第64页 |
·区外旅游线路 | 第64-65页 |
·区内游览线路 | 第65页 |
·游程组织 | 第65-66页 |
·居民社会调控 | 第66-70页 |
·居民点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 | 第66页 |
·经营管理与社会组织 | 第66-67页 |
·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 | 第67页 |
·居民点性质职能与布局 | 第67-68页 |
·产业与劳动力发展 | 第68-70页 |
第六章 中雁景区开发建议与结论 | 第70-78页 |
·旅游市场开拓方面的建议 | 第70-73页 |
·客源市场现状 | 第70-71页 |
·国内市场定位 | 第71-72页 |
·海外市场分析 | 第72页 |
·客源市场开拓要点 | 第72-73页 |
·景区经济发展方面的建议 | 第73-74页 |
·景区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议 | 第74-75页 |
·景区环境整治方面的建议 | 第75页 |
·景区容量调控方面的建议 | 第75页 |
·结论 | 第75-78页 |
·比较突出的问题 | 第76页 |
·需要加强的方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