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劳动争议概述 | 第13-18页 |
·劳动争议的概念 | 第13-14页 |
·劳动争议的分类 | 第14-15页 |
·权利争议和权益争议 | 第14页 |
·个人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 | 第14-15页 |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 第15-18页 |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 第15-16页 |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ZS 市 D 镇纺织服装行业劳动争议的现状分析 | 第18-34页 |
·D 镇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关系的特点 | 第18-20页 |
·D 镇纺织服装行业劳动争议仲裁处理的数据分析 | 第20-31页 |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分析 | 第21-22页 |
·劳动争议案件类型分析 | 第22-25页 |
·劳动争议案件申诉内容分析 | 第25-26页 |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方式分析 | 第26-29页 |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争议特点分析 | 第31-33页 |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逐步走向平稳 | 第31页 |
·劳动者是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申诉者 | 第31页 |
·集体案件对劳动争议劳动者当事人数及涉案金额影响大 | 第31-32页 |
·劳动争议申诉内容以劳动报酬为主 | 第32页 |
·仲裁裁决是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主导方式 | 第32页 |
·劳动争议处理结果以双方部分胜诉为主 | 第32-33页 |
·本章总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争议的成因分析 | 第34-45页 |
·劳动者因素 | 第34-37页 |
·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 第35页 |
·劳动者维权成本下降 | 第35-37页 |
·企业因素 | 第37-39页 |
·经营者素质低对企业员工关系造成管理障碍 | 第37页 |
·企业法律意识薄弱导致用工制度不规范 | 第37-38页 |
·逃避社会保险义务并降低劳动保护条件 | 第38-39页 |
·企业内部欠缺有效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 第39页 |
·社会因素 | 第39-43页 |
·社会经济因素 | 第40页 |
·劳动关系法制因素 | 第40-43页 |
·劳动争议成因总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有效处理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争议的对策分析 | 第45-60页 |
·劳动者层面 | 第45-48页 |
·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 第45-46页 |
·增强劳动合同意识和社会保险意识 | 第46-47页 |
·提高搜集和保留劳动关系证明等依据的能力 | 第47-48页 |
·搜集能直接或间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 第47-48页 |
·提供有效的证人证言 | 第48页 |
·必要情况下向劳动或公安部门求助从而获取相关证据 | 第48页 |
·企业层面 | 第48-52页 |
·增强法律意识及平等意识 | 第49页 |
·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并完善内部规章制度 | 第49-50页 |
·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和优化劳动保护条件 | 第50-51页 |
·重视劳动争议调处及完善自我协调机制 | 第51页 |
·企业个案介绍 | 第51-52页 |
·制度层面 | 第52-60页 |
·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 | 第53-55页 |
·建立个人劳动争议双轨处理机制 | 第54页 |
·建立集体争议谈判调解及终局裁决处理机制 | 第54-55页 |
·关于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 | 第55-57页 |
·加强基层调解组织操作程序的规范化 | 第55-56页 |
·提升调解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 第56页 |
·加大劳动争议仲裁诉讼过程中的调解力度 | 第56-57页 |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 | 第57-58页 |
·强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独立性 | 第57-58页 |
·强化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公开性 | 第58页 |
·强化劳动争议仲裁员的专业性 | 第58页 |
·关于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58-60页 |
·建立专门的劳动法庭 | 第59页 |
·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诉讼陪审制度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