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绪论 | 第15-23页 |
|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9-20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 第1章 当代西方政党的执政概念视野 | 第23-45页 |
| ·政党与执政党的基本特征 | 第23-28页 |
| ·政党的基本特征 | 第23-25页 |
| ·执政党的基本特征 | 第25-27页 |
| ·政党的功能作用 | 第27-28页 |
| ·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的基本结构 | 第28-34页 |
| ·政党执政的类分 | 第28-31页 |
| ·竞争性政党结构 | 第31-33页 |
| ·垄断性政党结构 | 第33-34页 |
| ·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的基本类型 | 第34-40页 |
| ·单独执政 | 第34-36页 |
| ·联合执政 | 第36-39页 |
| ·地方执政 | 第39-40页 |
| ·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 第40-45页 |
| ·实施政策供给 | 第40-42页 |
| ·制定法律法规 | 第42页 |
| ·开展人事任命 | 第42-43页 |
| ·进行价值分配 | 第43-45页 |
| 第2章 当代西方政党的执政流程图式 | 第45-71页 |
| ·当代西方政党的执政理念 | 第45-54页 |
| ·执政理念概述 | 第45-46页 |
| ·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政治理念 | 第46-48页 |
| ·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理念 | 第48-49页 |
| ·公正、团结和协作的社会理念 | 第49-51页 |
| ·和谐、绿色和多极的国际理念 | 第51-54页 |
| ·当代西方政党的执政路径 | 第54-57页 |
| ·参加选举以获取执政资格 | 第54-55页 |
| ·操纵议会以制定国家法律 | 第55-56页 |
| ·介入政府以贯彻政党主张 | 第56-57页 |
| ·当代西方政党的执政政策 | 第57-71页 |
| ·执政政策概述 | 第57页 |
| ·政治政策 | 第57-62页 |
| ·经济政策 | 第62-65页 |
| ·社会政策 | 第65-68页 |
| ·国际政策 | 第68-71页 |
| 第3章 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的法律基础 | 第71-93页 |
| ·宪政 | 第71-87页 |
| ·宪政的涵义 | 第71-72页 |
| ·宪政是民主的最高形式 | 第72-75页 |
| ·西方宪政文化的特点 | 第75-79页 |
| ·西方主要国家宪政模式 | 第79-87页 |
| ·政党法 | 第87-93页 |
| ·政党法的涵义 | 第87-88页 |
| ·政党法的内容 | 第88-89页 |
| ·政党法的缘起 | 第89-90页 |
| ·政党法对西方国家政党的影响 | 第90-93页 |
| 第4章 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的挑战与应对 | 第93-119页 |
| ·执政党和腐败现象 | 第93-105页 |
| ·执政党腐败的主要形式 | 第93-96页 |
| ·执政党腐败的演展过程 | 第96-97页 |
| ·腐败造成政党执政危机 | 第97-100页 |
| ·西方政党反腐败的措施 | 第100-105页 |
| ·执政党面临的危机 | 第105-110页 |
|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 ·政治治理转型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 ·国际化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 ·社会变迁中的执政党改革 | 第110-119页 |
| ·改革执政党的理论基础 | 第110-114页 |
| ·加强执政党的代表性 | 第114-116页 |
| ·构建大众性政党模式 | 第116-119页 |
| 第5章 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 第119-147页 |
| ·科学的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 | 第119-123页 |
| ·执政理念对执政党的重要作用 | 第119-120页 |
| ·始终坚持和贯彻党的执政理念 | 第120-123页 |
| ·宪政思维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 | 第123-127页 |
| ·宪政思维是依法执政的基础 | 第124-125页 |
| ·坚持用宪政思维指导执政 | 第125-126页 |
| ·在实践中强化宪政思维能力 | 第126-127页 |
| ·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要途径 | 第127-137页 |
| ·转变执政方式,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 第128-130页 |
| ·改进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建立健全依法理政新机制 | 第130-134页 |
|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建设党领导社会生活新机制 | 第134-137页 |
| ·构建科学的党内民主运行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 第137-147页 |
| ·构建科学的党内民主运行机制的作用 | 第137-139页 |
| ·构建与时俱进的党内民主运行机制 | 第139-142页 |
| ·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与全面推动党的体制改革相结合 | 第142-143页 |
| ·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立足于坚持方向、发挥优势 | 第143-147页 |
| 结论 | 第147-1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9-159页 |
| 作者简介及其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9-161页 |
| 后记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