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23页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8-11页 |
(一) 对突发事件中政策制定的研究 | 第8-9页 |
(二) 政策网络理论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三)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 第11页 |
三、基本概念界定及本文分析框架 | 第11-21页 |
(一) 常规状态下的公共政策制定 | 第12-15页 |
(二) 突发事件 | 第15-17页 |
(三) 突发事件下的公共政策制定 | 第17-20页 |
(四) 本文分析框架 | 第20-21页 |
四、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一)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三) 文章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政策网络理论的发展、模型及适用性分析 | 第23-30页 |
一、政策网络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内涵 | 第23-25页 |
(一) 政策网络理论的产生背景 | 第23页 |
(二) 政策网络理论的发展内涵 | 第23-25页 |
二、政策网络理论的基本模型及其适用性 | 第25-30页 |
(一) 政策网络的两种基本模型 | 第25-28页 |
(二) 政策网络的适用性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我国突发事件中政策制定的政策网络现实构成及困境 | 第30-39页 |
一、案例分析:校车事故与《校车安全条例》的应急出台 | 第30-32页 |
(一) 案例过程描述 | 第30-31页 |
(二) 案例选取的意义 | 第31-32页 |
二、我国突发事件下政策制定的政策网络构成 | 第32-35页 |
(一) 突发事件下我国政策制定过程的政策网络结构呈现 | 第32-33页 |
(二) 政策网络各利益相关者互动分析 | 第33-35页 |
三、我国突发事件中政策制定的困境分析 | 第35-39页 |
(一) 我国转型时期带来的政策风险 | 第36页 |
(二) 应对突发事件下政策制定参与主体单 | 第36-37页 |
(三) 政策网络行动者之间互动梗阻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政策网络视角下改进我国突发事件中政策制定的对策 | 第39-47页 |
一、构建多元化的政策制定主体格局 | 第39-41页 |
(一) 整合政府内部资源,建立统一的决策指挥系统 | 第39-40页 |
(二) 建设公共领域,培养政策主体参与的广泛空间 | 第40页 |
(三) 扶持“外脑”知识库,发展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组织 | 第40-41页 |
(四) 增强舆论引导水平,打造高效的信息传递媒体平台 | 第41页 |
二、建立综合长效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 | 第41-44页 |
(一) 优化突发事件中政策制定环境 | 第41-42页 |
(二) 适时选择相适应的政策工具 | 第42页 |
(三) 创建弹性化的政策网络结构 | 第42-44页 |
三、完善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机制 | 第44-47页 |
(一) 协商机制 | 第44-45页 |
(二) 信任机制 | 第45页 |
(三) 学习机制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